九三学社(以下简称九三)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其前身为“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改名为“九三座谈会”。次年1月6日改名为九三学社,5月4日在重庆成立。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号召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他们纷纷发表通电、宣言、声名,热烈响应,形成了从1948年春到1948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协运动。中共的“五一”号召和新政协运动,指明了民主党派向着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胜利前进的具体道路。
九三学社公开响应“五一”号召较晚,这是因为当时九三学社在国统区的北平,正如周恩来所说:“还不便以团体的面目出现”;党“还希望那个团体在地下工作上有所作为”。“九三学社的领导人物跟北平的地下工作同志是有联系的,曾经掩护过很多的民主运动,当时我们还是期待着这个组织在北平继续进行工作,因为当时北平还没有解放。”因此,九三学社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于1949年1月26日才公开在北平《新民报》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指出:“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镜,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
1946年春,九三学社常务理事会褚辅成、吴藻溪,理事笪移今、彭饬三,常务监事卢于道等相继自重庆返沪。6月,常务理事许德珩自北平南下,于6月2日,召开在沪社员会议,成立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公推理事7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互推褚辅成为主任(理事)。
1948年7月29日褚辅成病逝。同年12月25日推举理、监事11人组成第二届理事会,暂不设主任(理事),由理事会集体领导。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九三学社社员认为民主党派“任务已尽”,“组织可有可无了”,主张解散组织。上海分社也在等待指示。1949年12月救国会宣布解散。 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回国,得知救国会解散深表惋惜,即派中共中央领导人转达他不同意九三学社解散的意见。九三学社作了郑重研究,并经各方多次商议,决定九三学社不予解散。同年3月充实了中央理事会,着重整理内部,健全机构和开始发展组织。
1950年3月19日,九三上海分社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社员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工作委员会。1950年6月临时工作委员会恢复为理事会,是为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1951年3月,根据九三学社社章规定,第三届理事会应改选,因当时不具备改选条件,为加强领导,成立改选前的临时过渡机构——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扩大委员会。
1952年9月,经九三中央批准,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理事会改为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委员会。1953年8月2日经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九三上海分社第四届委员会。至此,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委员会的名称作为地方组织领导机构一直沿用至第九届委员会。
1983年12月,九三学社第四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修改社章,将各地方分社改建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1984年4月,经九三学社上海市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历经换届,至2007年4月为第十五届委员会。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号召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他们纷纷发表通电、宣言、声名,热烈响应,形成了从1948年春到1948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协运动。中共的“五一”号召和新政协运动,指明了民主党派向着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胜利前进的具体道路。
九三学社公开响应“五一”号召较晚,这是因为当时九三学社在国统区的北平,正如周恩来所说:“还不便以团体的面目出现”;党“还希望那个团体在地下工作上有所作为”。“九三学社的领导人物跟北平的地下工作同志是有联系的,曾经掩护过很多的民主运动,当时我们还是期待着这个组织在北平继续进行工作,因为当时北平还没有解放。”因此,九三学社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于1949年1月26日才公开在北平《新民报》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指出:“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镜,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
1946年春,九三学社常务理事会褚辅成、吴藻溪,理事笪移今、彭饬三,常务监事卢于道等相继自重庆返沪。6月,常务理事许德珩自北平南下,于6月2日,召开在沪社员会议,成立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公推理事7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互推褚辅成为主任(理事)。
1948年7月29日褚辅成病逝。同年12月25日推举理、监事11人组成第二届理事会,暂不设主任(理事),由理事会集体领导。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九三学社社员认为民主党派“任务已尽”,“组织可有可无了”,主张解散组织。上海分社也在等待指示。1949年12月救国会宣布解散。 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回国,得知救国会解散深表惋惜,即派中共中央领导人转达他不同意九三学社解散的意见。九三学社作了郑重研究,并经各方多次商议,决定九三学社不予解散。同年3月充实了中央理事会,着重整理内部,健全机构和开始发展组织。
1950年3月19日,九三上海分社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社员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工作委员会。1950年6月临时工作委员会恢复为理事会,是为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1951年3月,根据九三学社社章规定,第三届理事会应改选,因当时不具备改选条件,为加强领导,成立改选前的临时过渡机构——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扩大委员会。
1952年9月,经九三中央批准,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理事会改为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委员会。1953年8月2日经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九三上海分社第四届委员会。至此,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委员会的名称作为地方组织领导机构一直沿用至第九届委员会。
1983年12月,九三学社第四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修改社章,将各地方分社改建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1984年4月,经九三学社上海市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历经换届,至2007年4月为第十五届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