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历史的讲台

发布时间: 2010-11-04 作者: 许进

    1949年9月24日,九三学社首席代表许德珩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发言席上。看到来自各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各界的六百多名代表济济一堂,这位经常面对几百、数千名学生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即使受到反动当局军警的武力包围也毫不畏惧的民主教授,不禁一时语塞。他稳定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高兴地说:“我们九三学社同人很荣幸地参加了这个划时代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个会议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统治,百余年来的帝国主义买办统治,二十二年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法西斯反动统治政权,使之进入于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达到富强康乐之途的会议。由于这个会议,古老的、专制的旧中国,将变成为人民的、民主的新中国!”
    站在这个历史的讲台上,许德珩回忆起三十年前,在北大红楼图书馆经常见到的那个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他们曾经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交换看法;曾经参加了由李大钊先生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以“灿烂光华之少年中国”为理想,以奋斗、实践、坚忍、俭朴为信约,誓做“少年中国之少年”。许德珩回忆起四年前,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参加国共合作谈判时,他以当年的旧谊和他本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革命精神鼓励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将民主科学座谈会发展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这样,才有了今天的九三学社。许德珩回忆起1936年秋,为了声援刚刚到达陕北的、为了中华民族之自由与独立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许德珩、劳君展夫妇请徐冰、张晓梅夫妇给毛主席带去了一些日用品和食品。毛主席在给他们的信中说,“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想到这里,许德珩激动地对各位代表说道:“各类不同的人物,都抱着扬弃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同一心情,很自由的,民主的,融融和和的,空前未有的团聚起来,也是空前未有的团结起来,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我们相信,有了这样巨大的空前未见的团结力量,我们能依照《共同纲领》,把新中国的基础建立起来!”
    站在这个历史的讲台上,许德珩回忆起在五四运动、留法勤工俭学和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周恩来为了民主与科学、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共同奋斗的经历;回忆起今年三月的那个下午,他和劳君展与北平各界代表一千余人前往西郊机场迎接到达北平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家见面后,周恩来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楚生兄,辛苦了。一别两年多,你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周恩来这番真诚的话语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九三学社的肯定和称赞,令许德珩十分感动。三个月前,许德珩被任命为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副组长,协助周恩来组长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具有宪法地位和作用的文件,是民主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时曾经起草了《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的许德珩想不到今天能够参与起草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大纲。周恩来在第三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共同纲领》将决定联合政府的产生,同时也是各党派和各团体合作的基础。周恩来多次召开会议,广纳各方意见,对《共同纲领(草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采纳了多少条意见,做了多少次修改,副组长许德珩也难以统计。许德珩把他参加《共同纲领》起草工作的经历告诉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并对大家说:周恩来和中国共产党十分谦虚,我们的国家有希望了。许德珩鼓励北京大学的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南下工作团,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想到这里,许德珩激动地对各位代表说道:“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人之中,可以说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种民主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佩慰的。我们九三学社同人愿以全力拥护这种精神,并保证这个文件的实施!”
    站在这个历史的讲台上,许德珩回忆起他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为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而奋斗的经历。回忆起五四运动期间,他曾经谒见孙先生并建议孙先生进一步发动群众,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的往事。今天,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政治的使命和五四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理想都开始在中国实现了。这令许德珩激动不已。正象孙夫人宋庆龄在大会发言中指出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站在这个历史的讲台上,看到出席会议的各解放区农民团体的代表,许德珩回忆起1948年3月29日,北平各校万余名学生在北京大学民主广场集会,抗议政府下令查禁华北学联。许德珩与袁翰青、樊弘等九三学社同人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他在总结黄花岗革命的教训时说:“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虽然是救中国的主张,可是谁去做呢?政权操在买办地主土豪劣绅所结合的官僚集团的手里,又有谁去实行呢?中国土地问题益加严重,中国人民愈加痛苦!”“中国无论哪一个政党,若不能合理地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把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看作剥削的对象,不管它有多么大的军事力量,不管它怎样地加紧压迫,它一定失败。” 千百年来,从孟子提出“民有恒产”到孙中山先生提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俄国这种公平的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都是农民的童话梦想。今天的人民政府结束了农民被压迫的历史。这些受尽剥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耕者今天坐进了国家政治的最高议事殿堂,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想到这里,许德珩激动地回忆起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之前,他与邓初民、沈钧儒代表向大会提出临时动议:全体代表向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致敬。大会通过了他们的动议,全体代表当即一致起立,热烈鼓掌。
    站在这个历史的讲台上,看到出席会议的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回忆起九三学社的同志们为了民主与科学、为了新中国,利用国民参政会和大学的讲台大声疾呼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反对迫害、反对饥饿的情景。九三学社的同志们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从未动摇过。对于国民党当局的威胁,许德珩曾经写下:“时日曷丧,及汝偕亡”的标语,梁希曾经写下:“起看星河含曙意,愿抛鲜血荐黎明”的诗句。当时,许德珩被一些人讥讽为“共产党的尾巴”。对此,许德珩驳斥道;“我不是共产党的尾巴,我是共产党身上的一根毫毛。”今天,这些一生不结党、不参政的知识分子,这些“共产党的尾巴”,被共产党接纳为筹建人民共和国的党派之一,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的心情无比激动。正象梁希在大会发言中所说的:“我们自然科学工作者要扬弃独善其身、自我欣赏的超人思想,坚决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使科学为人民大众服务。”
    站在这个历史的讲台上,许德珩回忆起1918年5月21日,为了反对军阀政府秘密与日本政府签订出卖中国领土和军事主权的《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北京各大学的两千余名学生结队来到中南海的新华门前。许德珩等八名学生代表手捧请愿书求见总统冯国璋。冯国璋派秘书接收了学生的请愿书,事情毫无结果。三十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军阀政府总统府变成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场,被帝国主义任意侵略、宰割的旧中国已经消亡,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正在诞生!许德珩回忆起几天前,北平市党政军机关和各群众团体在中南海瀛台设宴欢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毛泽东主席最后一个步入会场。他看了一下与他同桌的人以后并没有马上坐下,他对大家说:“我们这一桌什么人都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有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何香凝和华侨老人司徒美堂,这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啊,统一战线终于胜利了!许德珩尽情地高呼: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六十年的光阴转瞬逝去,当年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创建人民共和国的伟大事业的各民主党派早期领导人已经作古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共和国已经空前的强盛,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民主党派早期领导人建立的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亲密关系,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手中继承、发扬、光大。

上一篇:伟大的时刻

下一篇:周恩来助许德珩巧断章士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