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九三上海市委创建者笪移今同志离开我们已一年多了,今年12月又是他诞生90周年。现就笪老于上海解放初出任上海法政学院院长及87年成立该院校友会等事迹作些简要介绍,并以此文缅怀老一辈的九三先贤。
上海法政学院是由国民党左派元老徐谦先生受孙中山先生委托于1924年创办的,著名法学家郑毓秀、魏道明、章士钊和王宠惠等先后担任院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社会上有影响。1949年秋季,上海解放不久,百废待兴。笪移今先生此时奉派到院,任政治教员(解放初,各大专院校设有此职,一般由资深中共党员担任)。他原在银行界从事金融研究,对突如其来的新职感到十分为难,认为自己既非中共党员,又缺乏教学经验,一时犹豫不决。华东高教部唐守愚副部长闻悉后约他恳谈:“老笪,你是我们的老同志,党信得过你,不要推辞了,大胆去干吧!”他就二话没说走马上任了。到校后教的是《中国革命史》,这是全院学生的必修课,都要学习,要求高,任务重。半年过后,由于笪先生的精湛讲解和为人师表在同事和同学中受到了尊敬和欢迎。
1950年5月,原院长年迈多病,申请辞职,华东高教部批准由笪先生暂行代理。8月,在华东高教部和校董会商议后,一致推举他继任院长。笪先生面临新命,深感重任在肩,在前往北京出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专程拜会了在京的校董会董事长李济深等前辈。李老事后给笪先生写信,其中有:“尚望本着过去的精神,继续努力为新中国造就大批法律、经济人才,以适应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需要”等语,加以慰勉。他任院长后,鉴于当时国家尚未正式接管私校,一无党委掌舵,二又不拨经费,只有团结全院师生员工,以身作则,本着勤俭办学的宗旨,共同努力。首先是原有教职员工一律留任,自己不带一个亲信,不支半文工资;院内一辆仅有的轿车他又不坐而公开出售,贴补公用。对教职员工的生活、健康则关怀备至;有些家境清贫的学生申请减免学费也尽量予以照顾。学校大政方针由师生员工代表组成的校务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发扬民主,取得共识。他十分关心同学的思想文艺生活,一面支持青年团在校内建立组织,发展团员;一面指导开展足、排球及平剧等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或党政领导来校作辅导报告,并介绍同学外出参加政治或学术性的集会,内外并举,提高同学的政治与学业水平。凡此种种,深得全体人员的拥护与爱戴。整个学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一年之后,上海法学院、诚明文学院等五所私立院校并入,改名上海学院。1952年夏,根据政府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决定,该院按系科分别并至有关国立院校,从而完成了历史使命。笪先生则由党安排到复旦大学国际经济系执教,专授美国经济,直至退休。
1986年,在上海的法政学院师生提议筹建校友会,为团结海内外校友,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发挥作用,得到了笪老的赞同,并亲自向市委统战部请示,还慨捐二百元作为筹备费用。不久又得到母校董事茅以升,教授孙晓林、金学成等的响应。1987年元旦,上海法政学院校友会宣告成立,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耀忠等领导到会祝贺。笪移今当选任会长。茅以升、孙晓林和金学成被聘为名誉会长。《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了校友会成立的消息,引起了美国、菲律宾、台、港、澳等地以及大陆校友的关注,纷纷来电来函要求加入。随后,不少境外和内地校友先后来沪和同窗团叙。1987、1988两年,旅居夏威夷的母校创办人徐谦之女徐英女士,得悉法政学院成立了校友会后,不顾85高龄连续到上海访问,笪会长亲自接待,备极欢洽。1990年3月,经过徐英女士和笪会长等不断努力争取,承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大力支持,在母校原址上海科技出版社大楼得到一间无偿使用的办公室。从此会务蒸蒸日上,会员人数超过三百,各项活动相继开展,台湾校友亦与之呼应,组建联谊会,双方交往尤见频繁。1993年春,原母校总务长郭孝先教授偕夫人汪大芝校友及子媳也从台湾专程飞沪,和大家见面,亲切叙谈。1999年6月,旅美已故母校李秋生教授之子李盛先先生夫妇首次回沪,与校友会代表相聚。
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笪老对校友会的动向极为关注,时时叮嘱校友会工作人员要紧跟党中央的部署,拥护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的讲话,还责成几位副会长、秘书长做好校友们的思想工作。当1990年3月,校友会举行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笪老亲临主持,当他看到校友们情绪稳定,精神振奋并听到市领导在会上的评语后,感到十分欣慰。
十年来,校友会在笪老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勉励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团结联谊工作,为宣传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点滴作用。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
上海法政学院是由国民党左派元老徐谦先生受孙中山先生委托于1924年创办的,著名法学家郑毓秀、魏道明、章士钊和王宠惠等先后担任院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社会上有影响。1949年秋季,上海解放不久,百废待兴。笪移今先生此时奉派到院,任政治教员(解放初,各大专院校设有此职,一般由资深中共党员担任)。他原在银行界从事金融研究,对突如其来的新职感到十分为难,认为自己既非中共党员,又缺乏教学经验,一时犹豫不决。华东高教部唐守愚副部长闻悉后约他恳谈:“老笪,你是我们的老同志,党信得过你,不要推辞了,大胆去干吧!”他就二话没说走马上任了。到校后教的是《中国革命史》,这是全院学生的必修课,都要学习,要求高,任务重。半年过后,由于笪先生的精湛讲解和为人师表在同事和同学中受到了尊敬和欢迎。
1950年5月,原院长年迈多病,申请辞职,华东高教部批准由笪先生暂行代理。8月,在华东高教部和校董会商议后,一致推举他继任院长。笪先生面临新命,深感重任在肩,在前往北京出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专程拜会了在京的校董会董事长李济深等前辈。李老事后给笪先生写信,其中有:“尚望本着过去的精神,继续努力为新中国造就大批法律、经济人才,以适应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需要”等语,加以慰勉。他任院长后,鉴于当时国家尚未正式接管私校,一无党委掌舵,二又不拨经费,只有团结全院师生员工,以身作则,本着勤俭办学的宗旨,共同努力。首先是原有教职员工一律留任,自己不带一个亲信,不支半文工资;院内一辆仅有的轿车他又不坐而公开出售,贴补公用。对教职员工的生活、健康则关怀备至;有些家境清贫的学生申请减免学费也尽量予以照顾。学校大政方针由师生员工代表组成的校务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发扬民主,取得共识。他十分关心同学的思想文艺生活,一面支持青年团在校内建立组织,发展团员;一面指导开展足、排球及平剧等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或党政领导来校作辅导报告,并介绍同学外出参加政治或学术性的集会,内外并举,提高同学的政治与学业水平。凡此种种,深得全体人员的拥护与爱戴。整个学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一年之后,上海法学院、诚明文学院等五所私立院校并入,改名上海学院。1952年夏,根据政府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决定,该院按系科分别并至有关国立院校,从而完成了历史使命。笪先生则由党安排到复旦大学国际经济系执教,专授美国经济,直至退休。
1986年,在上海的法政学院师生提议筹建校友会,为团结海内外校友,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发挥作用,得到了笪老的赞同,并亲自向市委统战部请示,还慨捐二百元作为筹备费用。不久又得到母校董事茅以升,教授孙晓林、金学成等的响应。1987年元旦,上海法政学院校友会宣告成立,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耀忠等领导到会祝贺。笪移今当选任会长。茅以升、孙晓林和金学成被聘为名誉会长。《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了校友会成立的消息,引起了美国、菲律宾、台、港、澳等地以及大陆校友的关注,纷纷来电来函要求加入。随后,不少境外和内地校友先后来沪和同窗团叙。1987、1988两年,旅居夏威夷的母校创办人徐谦之女徐英女士,得悉法政学院成立了校友会后,不顾85高龄连续到上海访问,笪会长亲自接待,备极欢洽。1990年3月,经过徐英女士和笪会长等不断努力争取,承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大力支持,在母校原址上海科技出版社大楼得到一间无偿使用的办公室。从此会务蒸蒸日上,会员人数超过三百,各项活动相继开展,台湾校友亦与之呼应,组建联谊会,双方交往尤见频繁。1993年春,原母校总务长郭孝先教授偕夫人汪大芝校友及子媳也从台湾专程飞沪,和大家见面,亲切叙谈。1999年6月,旅美已故母校李秋生教授之子李盛先先生夫妇首次回沪,与校友会代表相聚。
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笪老对校友会的动向极为关注,时时叮嘱校友会工作人员要紧跟党中央的部署,拥护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的讲话,还责成几位副会长、秘书长做好校友们的思想工作。当1990年3月,校友会举行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笪老亲临主持,当他看到校友们情绪稳定,精神振奋并听到市领导在会上的评语后,感到十分欣慰。
十年来,校友会在笪老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勉励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团结联谊工作,为宣传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点滴作用。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
1950年5月,原院长年迈多病,申请辞职,华东高教部批准由笪先生暂行代理。8月,在华东高教部和校董会商议后,一致推举他继任院长。笪先生面临新命,深感重任在肩,在前往北京出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专程拜会了在京的校董会董事长李济深等前辈。李老事后给笪先生写信,其中有:“尚望本着过去的精神,继续努力为新中国造就大批法律、经济人才,以适应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需要”等语,加以慰勉。他任院长后,鉴于当时国家尚未正式接管私校,一无党委掌舵,二又不拨经费,只有团结全院师生员工,以身作则,本着勤俭办学的宗旨,共同努力。首先是原有教职员工一律留任,自己不带一个亲信,不支半文工资;院内一辆仅有的轿车他又不坐而公开出售,贴补公用。对教职员工的生活、健康则关怀备至;有些家境清贫的学生申请减免学费也尽量予以照顾。学校大政方针由师生员工代表组成的校务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发扬民主,取得共识。他十分关心同学的思想文艺生活,一面支持青年团在校内建立组织,发展团员;一面指导开展足、排球及平剧等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或党政领导来校作辅导报告,并介绍同学外出参加政治或学术性的集会,内外并举,提高同学的政治与学业水平。凡此种种,深得全体人员的拥护与爱戴。整个学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一年之后,上海法学院、诚明文学院等五所私立院校并入,改名上海学院。1952年夏,根据政府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决定,该院按系科分别并至有关国立院校,从而完成了历史使命。笪先生则由党安排到复旦大学国际经济系执教,专授美国经济,直至退休。
1986年,在上海的法政学院师生提议筹建校友会,为团结海内外校友,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发挥作用,得到了笪老的赞同,并亲自向市委统战部请示,还慨捐二百元作为筹备费用。不久又得到母校董事茅以升,教授孙晓林、金学成等的响应。1987年元旦,上海法政学院校友会宣告成立,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耀忠等领导到会祝贺。笪移今当选任会长。茅以升、孙晓林和金学成被聘为名誉会长。《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了校友会成立的消息,引起了美国、菲律宾、台、港、澳等地以及大陆校友的关注,纷纷来电来函要求加入。随后,不少境外和内地校友先后来沪和同窗团叙。1987、1988两年,旅居夏威夷的母校创办人徐谦之女徐英女士,得悉法政学院成立了校友会后,不顾85高龄连续到上海访问,笪会长亲自接待,备极欢洽。1990年3月,经过徐英女士和笪会长等不断努力争取,承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大力支持,在母校原址上海科技出版社大楼得到一间无偿使用的办公室。从此会务蒸蒸日上,会员人数超过三百,各项活动相继开展,台湾校友亦与之呼应,组建联谊会,双方交往尤见频繁。1993年春,原母校总务长郭孝先教授偕夫人汪大芝校友及子媳也从台湾专程飞沪,和大家见面,亲切叙谈。1999年6月,旅美已故母校李秋生教授之子李盛先先生夫妇首次回沪,与校友会代表相聚。
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笪老对校友会的动向极为关注,时时叮嘱校友会工作人员要紧跟党中央的部署,拥护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的讲话,还责成几位副会长、秘书长做好校友们的思想工作。当1990年3月,校友会举行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笪老亲临主持,当他看到校友们情绪稳定,精神振奋并听到市领导在会上的评语后,感到十分欣慰。
十年来,校友会在笪老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勉励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团结联谊工作,为宣传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点滴作用。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
1986年,在上海的法政学院师生提议筹建校友会,为团结海内外校友,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发挥作用,得到了笪老的赞同,并亲自向市委统战部请示,还慨捐二百元作为筹备费用。不久又得到母校董事茅以升,教授孙晓林、金学成等的响应。1987年元旦,上海法政学院校友会宣告成立,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耀忠等领导到会祝贺。笪移今当选任会长。茅以升、孙晓林和金学成被聘为名誉会长。《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了校友会成立的消息,引起了美国、菲律宾、台、港、澳等地以及大陆校友的关注,纷纷来电来函要求加入。随后,不少境外和内地校友先后来沪和同窗团叙。1987、1988两年,旅居夏威夷的母校创办人徐谦之女徐英女士,得悉法政学院成立了校友会后,不顾85高龄连续到上海访问,笪会长亲自接待,备极欢洽。1990年3月,经过徐英女士和笪会长等不断努力争取,承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大力支持,在母校原址上海科技出版社大楼得到一间无偿使用的办公室。从此会务蒸蒸日上,会员人数超过三百,各项活动相继开展,台湾校友亦与之呼应,组建联谊会,双方交往尤见频繁。1993年春,原母校总务长郭孝先教授偕夫人汪大芝校友及子媳也从台湾专程飞沪,和大家见面,亲切叙谈。1999年6月,旅美已故母校李秋生教授之子李盛先先生夫妇首次回沪,与校友会代表相聚。
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笪老对校友会的动向极为关注,时时叮嘱校友会工作人员要紧跟党中央的部署,拥护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的讲话,还责成几位副会长、秘书长做好校友们的思想工作。当1990年3月,校友会举行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笪老亲临主持,当他看到校友们情绪稳定,精神振奋并听到市领导在会上的评语后,感到十分欣慰。
十年来,校友会在笪老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勉励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团结联谊工作,为宣传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点滴作用。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
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笪老对校友会的动向极为关注,时时叮嘱校友会工作人员要紧跟党中央的部署,拥护邓小平同志和江总书记的讲话,还责成几位副会长、秘书长做好校友们的思想工作。当1990年3月,校友会举行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笪老亲临主持,当他看到校友们情绪稳定,精神振奋并听到市领导在会上的评语后,感到十分欣慰。
十年来,校友会在笪老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勉励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团结联谊工作,为宣传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点滴作用。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
十年来,校友会在笪老的严格要求和亲切勉励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团结联谊工作,为宣传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与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点滴作用。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
笪移今老师一生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对党交代的任务,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在主持上海法政学院和后来的校友会工作中,真可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在他逝世一年及90诞辰的时候,遥望西天,追忆往昔,我们广大的上海法政学院校友永远爱戴他,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