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荣独山在抗战期间的一段往事

发布时间: 2011-06-27 作者: 荣德兴

  今年是我堂叔荣宝岩(号独山,江苏无锡人,1901~1988年)逝世十周年。他是位九三学社社员,在医学界都称他是开创我国放射医学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放射医学奠基人之一。他毕生从事医学教育,桃李遍天下,他是位热爱祖国的白衣战士,在这里我记述他在抗战期间的一些事迹。

  荣独山1929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毕业后在协和医院放射科工作,自住院医师升到讲师后,于1933年赴美国深造。1936年回国,结婚。婶母林飞卿教授是叔叔在协和的同学,九三学社社员,一级教授,亦是位医学专家,从事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亦是桃李满天下。

  独山叔1936年回国后,由他的老师林可胜教授引荐到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任医。林可胜(1898~1969),英籍印尼裔,但祖籍中国福建,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他的父亲林文庆先生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

  翌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独山叔随林可胜老师等一起在南京参加中国红十字总会,建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开展对抗日战争伤员和平民的救护工作。林可胜任总队长,荣独山任救护总队部下设的医疗股主任,负责组织医疗队、医护队和救护队。每队配有医师、医士、护士和事务员、厨师等,共约二十人,分派到陆军医院、后方医院或临前线的兵站医院工作。

  林可胜教授是在国内外颇享有声望的人士,得到各方尤其是国外的捐款、药物及医疗器材等。

  救护工作辗转各地,从南京、徐州、汉口、长沙,最后到达贵阳,救护总队部曾赠送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械,并于1938年秋在长沙组成四个医疗队随带医疗器材派往延安,投入抗日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荣独山1929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毕业后在协和医院放射科工作,自住院医师升到讲师后,于1933年赴美国深造。1936年回国,结婚。婶母林飞卿教授是叔叔在协和的同学,九三学社社员,一级教授,亦是位医学专家,从事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亦是桃李满天下。

  独山叔1936年回国后,由他的老师林可胜教授引荐到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任医。林可胜(1898~1969),英籍印尼裔,但祖籍中国福建,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他的父亲林文庆先生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

  翌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独山叔随林可胜老师等一起在南京参加中国红十字总会,建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开展对抗日战争伤员和平民的救护工作。林可胜任总队长,荣独山任救护总队部下设的医疗股主任,负责组织医疗队、医护队和救护队。每队配有医师、医士、护士和事务员、厨师等,共约二十人,分派到陆军医院、后方医院或临前线的兵站医院工作。

  林可胜教授是在国内外颇享有声望的人士,得到各方尤其是国外的捐款、药物及医疗器材等。

  救护工作辗转各地,从南京、徐州、汉口、长沙,最后到达贵阳,救护总队部曾赠送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械,并于1938年秋在长沙组成四个医疗队随带医疗器材派往延安,投入抗日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独山叔1936年回国后,由他的老师林可胜教授引荐到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任医。林可胜(1898~1969),英籍印尼裔,但祖籍中国福建,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他的父亲林文庆先生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

  翌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独山叔随林可胜老师等一起在南京参加中国红十字总会,建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开展对抗日战争伤员和平民的救护工作。林可胜任总队长,荣独山任救护总队部下设的医疗股主任,负责组织医疗队、医护队和救护队。每队配有医师、医士、护士和事务员、厨师等,共约二十人,分派到陆军医院、后方医院或临前线的兵站医院工作。

  林可胜教授是在国内外颇享有声望的人士,得到各方尤其是国外的捐款、药物及医疗器材等。

  救护工作辗转各地,从南京、徐州、汉口、长沙,最后到达贵阳,救护总队部曾赠送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械,并于1938年秋在长沙组成四个医疗队随带医疗器材派往延安,投入抗日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翌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独山叔随林可胜老师等一起在南京参加中国红十字总会,建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开展对抗日战争伤员和平民的救护工作。林可胜任总队长,荣独山任救护总队部下设的医疗股主任,负责组织医疗队、医护队和救护队。每队配有医师、医士、护士和事务员、厨师等,共约二十人,分派到陆军医院、后方医院或临前线的兵站医院工作。

  林可胜教授是在国内外颇享有声望的人士,得到各方尤其是国外的捐款、药物及医疗器材等。

  救护工作辗转各地,从南京、徐州、汉口、长沙,最后到达贵阳,救护总队部曾赠送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械,并于1938年秋在长沙组成四个医疗队随带医疗器材派往延安,投入抗日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林可胜教授是在国内外颇享有声望的人士,得到各方尤其是国外的捐款、药物及医疗器材等。

  救护工作辗转各地,从南京、徐州、汉口、长沙,最后到达贵阳,救护总队部曾赠送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械,并于1938年秋在长沙组成四个医疗队随带医疗器材派往延安,投入抗日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救护工作辗转各地,从南京、徐州、汉口、长沙,最后到达贵阳,救护总队部曾赠送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械,并于1938年秋在长沙组成四个医疗队随带医疗器材派往延安,投入抗日工作。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随着日本侵略军的深入侵犯,战区扩大,伤病员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派队去各军医院协助医疗,已感力量不足。1938年底,在贵阳图云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可胜兼任所长,中将军衔;荣独山兼任该所放射学室主任教官,授有上校军衔,后晋升少将。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我在四川工作时,曾接触过好多位当年在贵阳图云关训练所,受教于我叔的医务人员,当今亦多是这门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我婶母在抗战期间,亦作有贡献。1942年春,日寇在常德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林飞卿教授参与鼠疫杆菌的检定工作,充分验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滔天罪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贵阳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在安顺的军医大学合并,迁到上海,成立国防医学院。林可胜任院长,我叔婶又与林可胜教授一起工作,分别任放射科、细菌科主任,继续任教、从医。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1946年秋,我叔婶双双赴美国进修,学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祖国的医学事业。在1948年,叔婶辞去国防医学院的任职,并于1949年一起进国立上海医学院任教。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在缅怀荣独山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谨撰此文扬我堂叔的爱国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上一篇:诗画情谊

下一篇:拳拳报国心--忆上海市胸科医院名誉院长顾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