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高新区如何建?
如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如何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
今年两会,围绕这些经济议题,“九三”代表委员们发表真知灼见,建言献策助力上海高质量发展。一起来看看吧!
促进跨省域高新区及青浦片区加快发展
.jpg)
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高新区如何建?1月24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结合调研,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金银淑在现场直陈裉节难点,积极建言献策。
她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两个关键词,正在积极建设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高新区,进一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深入探索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长三角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提供科技与产业支撑,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方向已明确,蓝图已绘就。但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包括实体化管理运行机构尚不健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力亟待提升等。
针对上述问题不足,她建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促进跨省域高新区及青浦片区的加快建设发展。
比如,积极争取创建省(市)级高新区,支持青浦片区申请创建市级高新区;建立实体化管理运行机构,为跨省域高新区及青浦片区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支持青浦区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共同出资设立跨省域高新区产业基金,重点投资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促进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借鉴张江高新区、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等的先进经验做法,赋予跨省域高新区青浦片区特殊优惠政策,如增加对高新区的土地供应指标,对落地高新区的重大创新平台、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给予奖励或补助等,加速科技资源集聚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来源:文汇网
王嘉旖/文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关键还是在创新人才和机制
.jpg)
“让研发成果的市场化过程更顺畅,让科研人员能享受到其中的成果,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一环。”
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参会带来了两个关于能源领域的提案,提到:部分新材料、新技术在市场上缺乏充分实践的机会,测试的成本高企,难以实现快速的技术迭代,制约了科研单位推进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
曹建华建议,从终端应用角度采用“以奖代补,追根溯源”的方式对部分新材料领域进行补贴,避免急于上马导致的骗补情况或产业无序发展,扶持新材料全产业链健康长久发展。对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建立新型联合研发中心,政策上给予如绿色通道、新产品税收减免等相应的倾斜。
曹建华认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就体现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包括芯片和集成电路等)。“新能源领域创新作为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如果有技术的规模性突破,又能够顺利落地进行市场化,那么对产业变革、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上海是重要的战略研发基地,又有丰富的实践场景,应更有实力更有条件去做这些事情。”
而上海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建设等,也仍需相当规模的用能增量支撑。
对于如何更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曹建华认为关键还是在创新人才和机制,尤其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他表示,可以支持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参与管理和共享成果,鼓励研究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并解决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题,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新考核机制,进一步助力新材料领域“产学研”的融合。“参与了研发活动,应该要有利益共享。科研人员要能够全身心投入研发,不用为了与研发无关的事情,把精力分散掉。全身心投入之后,利益也要能够得到保证。”
来源:澎湃新闻
彭艳秋/文
经济增长要取得房地产、产业和人口的平衡
.jpg)
“上海经济增长,关键是房地产和新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市政协委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邵宇在上海两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上海经济增长,邵宇认为,其实就是处理好房地产与产业、人口之间的关系。“上海房地产需要比较稳定,房价稳定,销售稳定,意味着有更多腾挪的空间。人口对于产业的集聚也很重要,不管是高端制造或三大核心的新兴产业,包括一般的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伴随人口的集聚,产业集聚才能良性循环发展。人口的集聚和房地产政策、提供比较充分的就业机会,相互关联。因此对上海来说,人口、产业、住宅三者需要比较有弹性地结合。”
邵宇指出,上海今年如果房地产能够稳定下来,开工的项目基础设施能够配套跟上,特别是新城的产业投资能够比较稳定的话,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比较有利。
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邵宇认为,需要有优秀的金融人才,进行足够量级资源驱动的配置。另外,需要有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
“包括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除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支持,也需要资本市场、投资机构来做支持。商业银行的总部、大的技术中心都在北京,上海要做强国际金融中心一定要有大型的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机构的总部。”
对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开放程度,邵宇指出,上海本身开放度是比较高的。“问题就是北向资金比较敏感,对于中美之间的关系及基本面、宏观政策的敏感度非常高,虽然有中长期资金,但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口径,会周期变化且对汇率会造成影响,我们既要保汇率又要保市场稳定。新兴经济体总体而言有一个三角不可能定律,就是还要兼顾货币政策的主导性和自主性,保持汇率的稳定。”
“开放是一个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资源配置后能够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些走访,中东资金对投资中国制造业、基础设施非常有兴趣。关键还是要有好的产业机会。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当前经济恢复情况,邵宇表示,疫情对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都有冲击,大家不太敢花钱。“另外,确实房地产构成了居民财富的重要来源,占到居民整个财富构成的70%,资产估值下降大家花钱更没底气了。核心还是给居民增加收入,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免税也是个好的办法。”
邵宇表示,“其实也有更激进的方案,比如义务教育可以从初中延伸到高中。这就比较激进了,因为需要很多资金。医疗、消费、养老都可以投,但投什么都不如投教育。总体而言,投年轻人的回报比较高,义务教育年限拉长,对整个人力资源非常有帮助。”
来源:澎湃新闻
彭艳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