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 | 如何激发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九三”代表委员这样建言

发布时间: 2024-01-25 来源: 劳动报、上观新闻、新闻晨报、文汇报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

如何激励和保障基础科研投入?

如何汇聚高精尖人才、打造科研队伍?

如何以科技创新真正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我们的代表委员们充分凸显科技界别特色,围绕激活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抒己见、献策建言,一起来看看吧!

建议出台上海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法律制度

“上海基础研究投入中,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占比超过90%,企业和社会机构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严重不足。”新当选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大军指出,目前存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不足、投入结构单一的问题。

在何大军看来,要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基础研究投入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投入及使用、监管责任方面的法律,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多以‘部门通知’和‘地方政策’等方式来约束。”他指出,政策文件相较于法律条文约束力较低,很多时候具有部门特征或区域特征,不能与国际接轨,引起的公私合作容易出现纠纷、缺少全面衔接,让资本对政府的信任不够、难以纳入国际合作伙伴等问题,会导致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投资的热情不高。

在今年两会上,何大军建议出台上海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法律制度,明确资源投入、经费管理、成果权属、奖励制度、审计制度等。

有了法律作为基础保障,社会资本就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何大军建议构建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实施路径。鼓励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基础研究。比如,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基础研究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比例逐渐提高,通过多轮投资,保障长期稳定支持。同时,还可以对有成效的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相容的政策支持。

来源:劳动报

郭娜/文

建设高水平科研支撑队伍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城市重要使命,加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顶尖人才团队。

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雷群英调研发现,近几年,上海“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80%处于50岁以下,博士学历高达60%,但如何发挥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实验技术人员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验室工作是一个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强的工作,但高端实验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雷群英建议,在仪器研发、仪器设备功能改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可设立“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重点岗位,还可依托国际合作的联合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等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培训基地,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科研支撑队伍。

来源:上观新闻

顾杰 王闲乐/文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聚焦这三点

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总体所所长兼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常亮表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聚焦这三点。

首先应该集更多的力量去争取国家层面的任务。第二要注重切实的科技创新发展,在众多创新技术中筛选出能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和技术。最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有更大的科技格局,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不仅要讨论前沿科学技术产品,还要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方法论。

来源:新闻晨报、文汇报

张天弛/文

上一篇:大会发言 | 用好企业基础研究“关键招”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速跑”

下一篇:两会时间 | 共话新发展,共启新征程!“九三”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