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是出自九三学社社员杨佳的口中。她15岁进大学,19岁留校工作,24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轻的讲师。在如此一帆风顺的人生旅途中,上天却给了她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29岁时她患上了“黄斑变性”的眼疾而不幸失明。
灾难突然降临在这一个青春正茂的人身上,命运对她摆出艰难的困局。在困难面前杨佳彷徨过、痛苦过,但她没有消沉,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心血和汗水,不仅重返讲台教博士生,组织科研项目,还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誉称为“中国的软实力”。她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一位盲人女委员,是我国高等学府任职的第一位盲人教授,国际残联副主席,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等荣誉。
在国际舞台上,杨佳的表现同样出色。2008年,作为中国政府推荐的参选人,杨佳以淡定、优雅、亲切的微笑和充满磁性的声音,以高票当选国际残疾人权利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年度委员的选举中,她又以精湛的演讲和过人的胆识再次赢得了满堂喝彩,当选为副主席。她为争取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发言权、传播中华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旗帜鲜明地捍卫了我国的利益和地位,包括青海玉树地震后,经过杨佳的强烈请求,使得联合国残疾人权力委员会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联合发表声明,对中国切实保障震区残疾人的各项权利给予关注和支持。她充分利用国际舞台开展的国际交流,以实际的行动,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并支持中国。
我被她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有感于她对于生活的坚强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多么坚韧、璀璨的心。这样一位女性,上苍把她几乎抛弃又让她重生,并赋予她使命。生命,原来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诠释她的厚重。杨佳,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重和爱戴。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她,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并坚信未来,虽身患残疾,但心理健康、灵魂高尚,对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榜样的身体力行,很好地践行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更是我们九三社员学习和前行的动力。
苦难是金。奋斗的成功让杨佳有了更多的镇静和恬淡。“感谢命运让我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之前,我是在超越别人,29岁之后,超越自我。”
不幸是痛苦的源泉,却又能变作成功的催化剂。如何促成这样的转变,能否超越自我便是关键。杨佳在花样年华失明,满腔抱负似乎再无意义,可短暂的悲伤后她重新振作,最终攀上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峰。
杨佳的精神,在我看来是一种超越的精神。超越别人不易,超越自我更难。超越自我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是明确自己的优劣势、认定目标、给自己信心和力量的过程。超越自我又是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要勇于否定自己的过去,更要勇于开拓自己全新的未来。
超越自我,要克服精神上的困扰。人最容易看不清的其实是自己,最容易被打败的也是自己。当杨佳不幸失明,也曾惊恐悲伤,但她选择了勇敢与坚强。超越自我,更要克服身体上的障碍。世界之大,健全人尚有力所不及之处,何况身体残疾者。超越自我,可以让失明的双眼重见光明,让失聪的双耳重闻天籁,让残缺的肢体重获自由,让受伤的心灵无限自在。虽然杨佳看不见眼前的道路,但她超越自我的脚步一刻没有停下,充实了自己,也鼓舞了别人。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为身边出现这样一位榜样而感到自豪。我更要以这次学习杨佳事迹为契机,以杨佳为榜样,真正把心灵的感动化成奋进的力量,作为新入社的“九三人”,我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社情民意调查的各个环节中去。结合本职工作,我会紧紧围绕崇明生态旅游项目开发、长兴岛开发、以及老国有企业改制转型等相关的社会、民生和发展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到我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而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一颗平常心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身边的榜样,心中的光明,杨佳的事迹给予我们太多的精神力量。概而言之,要勤于学,将杨佳的精神作为我们心灵的坐标,引领我们的价值追求;要铭于心,心中要永远保持奋发向上的斗志;要重于行,更好地立足本职岗位、刻苦努力,不畏困难,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