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两会时间 | 从“工业大脑”到量子科技,从城市更新到邮轮经济,社市委奏响履职 “奋进曲”

发布时间: 2025-01-15 来源: 宣传通讯、上海科技报、青年报、澎湃新闻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如何以“工业大脑”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上海在量子科技产业商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短板,该如何加快量子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步伐?

如何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探寻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之道,为高质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对于喜爱乘坐邮轮旅游的全球游客来说,能不能让上海成为他们入境游的第一站?

……

围绕这些关系上海发展的关键议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以参政议政课题为依托,长期跟踪、扎实调研,向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交的集体提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起来听听这些“九三”履职好声音!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工业大脑”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制造业垂类模型亟须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不够、高质量高价值工业数据不足、“人工智能+行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几方面制约。

对此,建议以人工智能构建服务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智能调控、全要素创新性智能配置、全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协同的工业制造具身智能系统(即“工业大脑”),助力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和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从而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首先,聚焦产业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工业大脑”建设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快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软件等“工业大脑”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将人工智能通用技术与工业机理、知识、场景相结合,攻关工业智能关键技术,打造工业具身智能系统,创新各层级的具身智能技术、软件和系统。

其次,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工业大脑”。在提升通用大模型能力的基础上,打造面向特定场景、深度匹配产业需求的“通专融合”垂类模型,构建“基础-垂类”模型协同并进和演化、“云—边—端”融通适配的人工智能模型体系。引导企业构建集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等为一体的“工业大脑”,贯穿各层级。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上海方案”,拓展“人工智能+制造”深度和广度。

再次,加强政策机制保障,以“工业大脑”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出台“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将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纳入“十五五”规划,适时修订相关条例。依托本市重点产业集群特色和优势,打造国家级重点行业可信工业数据空间,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导高校设立交叉学科,加强交叉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领军企业和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宣传通讯

卢晓华/文

 

从提出前瞻部署量子产业,到用“开辟新赛道”表述量子产业发展,再到如今聚焦“抢抓量子科技新赛道”,持续关注科技创新的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对量子科技未来产业能级提升积极建言献策——

在提升显示程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方面,建议引进新兴量子科技企业,支持有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集成服务企业发展,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带动特色园区功能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促进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支持松江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等量子保密产业集聚区发展,培育创新型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推动量子软件与大数据产业联动,探索量子PaaS、SaaS等新模式,加快培育量子云计算服务商及行业基础软件与工具开发企业。

在打开应用场景,推动计算能力与需求对接上,建议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化场景资源,推动量子计算能力与需求精准对接,深化量子通信与现有基础设施融合,围绕金融、智慧城市管理等推出示范场景,构建产业基础。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建设量子金融专用算力设施,推动量子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推动上海量子城域网与骨干网和墨子号卫星连接,形成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网;通过与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场景融合,提供数据安全保障,探索量子加密移动终端、视频会议和物联网等应用。

在促进形成合力,推动量子行业生态融合上,强调要优化资金、人才和政策保障,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引进高精尖人才,推动校企合作,设立“上海量子科技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灵活的项目制和PI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推动金融服务与量子产业融合,引进和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发挥基金杠杆作用,鼓励企业依托资本市场打通产业发展链条,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方面实现突破,促进量子科技产业整体发展。

来源:上海科技报

姜晓凌 陶婷婷/文

 

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造城市更新“上海样本”(集体提案9)

历史文化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是城市发展的内核基因。在存量提质的背景下,上海大量历史风貌区、工业遗存和传统商圈均面临转型压力。面对立法进程亟需加快、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合力、功能业态类型尚待优化,及项目实施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等原因,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建议:

建立健全规划顶层设计。加快《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立法进程,在“十五五”规划中突出城市更新与历史风貌保护的战略地位,强化与土地、环保、科技、商业等领域及“南北转型”“一江一河”等区域规划的联动。鼓励各区制定区域规划。

强化功能业态均衡发展。加强与商旅文体、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融合。打造“点线面”串联的博物馆、展览空间、教育基地等文旅特色资源,引入功能升级的科创、商业、教育等新业态。将充电桩、屋顶光伏等纳入更新项目建设规划。谋划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消费需求、有良好自我造血能力的运营模式。

细化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操作性强、充分体现政府服务理念的城市更新配套政策和细则,提高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形成灵活高效的城市更新政策,对具有教育性、公益性以及对文脉传承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放宽对土地用途兼容、建筑功能混合等限制。

加强政策协同联动。对文物保护、土地规划、消防等领域存在交叉矛盾的规定进行清理和修订。构建集咨询、批审、服务等为一体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简化控规调整等流程,减少时间成本。

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等为成员的评估小组,围绕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以及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开展常态化评估和监督。评估中设置突出历史文化遗产盘活利用对区域发展带动效应的指标。评估结果作为政策法规修订及政府部门考核的参考依据。

来源:青年报

范彦萍/文

 

延长邮轮停靠期,便利旅客享受过境免签政策(集体提案10)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邮轮正逐渐成为推动国际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两主一备”的邮轮母港形态布局,产业区域分布于虹口北外滩、宝山吴淞口和浦东外高桥三大核心区域。

然而,与国际邮轮港口城市相比,上海仍存在对国际邮轮的吸引力未充分发掘;邮轮靠泊收费标准较高;邮轮港区内商业动能不足;数据统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建议:

第一,多措并举打造“上海邮轮之旅”品牌。通过定期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展会、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展示“上海邮轮之旅”的独特魅力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邮轮公司,提升上海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

第二,参照国际标准适当降低收费。建议参照国际费率水平,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港口经营人、代理企业、引航机构等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者设置阶梯式的收费机制。促进港口与邮轮公司加强合作,延长访问邮轮的停靠期,便利来华外籍旅客充分享受过境免签政策,在岸上拓展演出、酒店、周边游等更多消费场景。

第三,挖掘邮轮港内商业资源。以邮轮为特色打造国际级旅游商贸服务消费集聚地。可充分利用港区外现有商业资源,在港区内现有区域增设固定商铺位。在邮轮靠泊日,鼓励邮轮公司、旅行社、附近商户在旅客活动范围内设置可移动展台作为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新平台,实现港内外商业资源的连接与联动。

第四,建立邮轮数据统计体系。参考迈阿密邮轮港的经验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邮轮产业数据统计和公开机制,推动港口公司细化邮轮相关数据指标及统计维度。建议文旅局联合旅行社及游览线路中的商场、餐饮等定点商户,共同建立涵盖游客消费行为、商户经营状况、整体经济效益等多维度的邮轮岸上游消费数据统计体系,为上海打造世界级邮轮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来源:澎湃新闻

栾晓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