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她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纪念王淑贞诞辰125周年

发布时间: 2024-05-31 来源: 九三学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委员会 作者: 钱金凤

今天是王淑贞教授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王淑贞(1899-1991),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现代妇产科学重要奠基人之一。

125年前的今天,王淑贞诞生于书香之家,聪敏好学的她1918年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奖学金,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理学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她毅然回到局势动荡的祖国,进入了西门妇孺医院(今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工作,创立了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妇产科。在这里,她开始了悬壶济世的一生,为中国妇女健康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今天,我们纪念王淑贞教授,她大爱无私的崇高品德、坚忍不拔的爱国气节、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值得每一位“九三人”学习和传承。

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

王淑贞教授和林巧稚教授并称“南王北林”,是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奠基人。王淑贞教授重新界定了妇产科的范围,使妇产科学不再局限于围产医学,而是涉及女性整体健康的综合性学科。

王淑贞(右)和林巧稚

20世纪40年代妇科内分泌学萌芽之初,她就培养医生学习并设立内分泌专科门诊,开设全国性学习班,培养众多妇科内分泌人才。为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她开设产道异常、心脏病、高血压等专科门诊。产妇骨盆狭窄、畸形是造成难产甚至母儿伤亡的重要原因,但当时还没有完整、系统的、得到公认的中国妇女骨盆数据,她组织专业队伍对2500位妇女进行了骨盆测量,填补了空白。她还率先提出以街道为单位,在基层地区开展妇女宫颈癌普查,使更多的妇女得到了早期诊治的机会。

王淑贞教授主编多部著作并获国家级奖项,如1960年出版的全国统一教材《妇产科学》,是中国第一本自己编写的妇产科教科书(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现代妇产科理论与实践》(建国30周年献礼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在80余岁高龄时,她还编写了《实用妇产科学》,将自己60余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都浓缩在这部著作中,这部著作也成为妇产科学经典的临床参考书籍之一。她担任过中华医学会总会理事、《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妇产科主任委员、市妇联副主任等职,并获得中华医学会授予的“表彰奖”。

温柔的医生,严厉的老师

王淑贞教授在临床教学中对医生说,病人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只有治愈、治好病人的责任,而不应有伤害病人的动作。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教导下级医生一定要对病人态度好,甚至要求医生和病人讲话不能太大声,“病人们总是有点怕医生,你要再哇啦哇啦一响,病人吓着了以后话也讲不清楚了”。她的病人回忆她时说,王医生很会安慰人,经常说没有问题,你躺下来,我看看,没关系,坐一会儿,对病人非常有耐心。

王淑贞(左二)在医学带教中

王淑贞说,知识是人类的,不是个人的,要把接班人培养出来,把知识传递下去,这才是最宝贵的。她特别重视青年医生队伍的培育,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不顺畅的年代,利用业余时间给青年医生讲课, 教大家找文献、读资料、翻译原著,根据青年医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指引他们的发展方向。她对青年医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家会有点”怕“她,她查房时医生们都高度紧张,但正是由于她的严格,大家学习更勤奋,技术水平更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她的言传身教,也使青年医生们对怎样做医生,做怎样的医生有了清晰的理解,有了追随的榜样。

不屈的斗士

1926 年王淑贞教授毅然从美国回到当时局势动荡的中国,进入西门妇孺医院工作;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正常的医疗和教学工作被迫停止,她组织抗日医疗救护队,办难民医院,继续救治孕产妇新生儿等,困难时期她拿出自己的积蓄维持医院的运转;抗战胜利后,她积极筹措资金和设备,1947年完成复院,重建的医院屋顶为红色,这也是“红房子”医院名称的由来。

位于红房子医院内的王淑贞半身汉白玉塑像

1946年6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局势动荡,王淑贞教授后来回忆道:“当时许多亲友出于好心,劝我去香港或美国。我想到,自己是一名中国女医生,假若我要去美国,则当年何必由美国回国。八年抗战的孤岛生活我也坚持下来了。难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不离开祖国,不管困难多大,我要坚持把医院办下去。”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面对批斗,折磨,关牛棚等,她始终坚忍不放弃。

夫妇相濡以沫,奉献医学

王淑贞的丈夫是中国整形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医学院校杰出管理者,一级教授倪葆春,同样是一位九三学社社员。两人一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完成学业,1925年共同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们满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以自己所学来报效国家和人民。1928年,倪葆春和王淑贞在上海结婚,成为比翼双飞的伴侣。

一位是中国现代整形美容外科第一人,一位是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他们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在各自专业领域里都是后辈的典范,在携手走过的六十余载里,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诠释着那个年代爱情的真谛。

根据倪葆春与王淑贞夫妇的遗愿,两人共同建造的住宅由其子倪宣文于1999 年变卖,所得的420万元设立了“倪葆春、王淑贞医学奖学金”,专门用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医院的奖教金和奖学金,奖励为医学教育事业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继续助推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王淑贞教授伟大的一生,是医生,是老师,是学者,是斗士,“博爱、崇德、传承、创新”,不仅是红房子医院的院训,也是王淑贞教授的写照,她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妇产科人努力前行,为妇产科学的发展,为女性健康事业而奋斗,也激励着一代代“九三人”舍己奉献、为国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