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布决定,授予677名同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其中,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问题官胡雨辰获此殊荣。
胡雨辰,男,汉族,1992年3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青联委员、宝山区青联常委,现任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问题官。曾获评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带领企业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胡雨辰深耕CAPP工业软件与机器人柔性生产十余年,突破“卡脖子”技术:首创非特征约束模型加工系统RoBIM,打通图纸-工艺转化链,实现非标制造业机器人自主规划,提升效率和质量;研发智能柔性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国家级重大项目并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上交设计学院共建实验室,在建筑老八校开课培养数百名智能建造人才。获评上海外资研发中心,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CAPP突围战
破冰工业软件“无人区”
工业软件长期被西门子、达索等国际巨头垄断,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更被视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卡脖子”难题。2017年,胡雨辰写下“戴着别人的眼镜看世界”的警句,带领大界机器人科技团队开启自主攻坚。面对非特征约束模型解析的技术壁垒,团队首创“感知-规划-执行”一体化技术,历经上千次算法迭代,研发出RoBIM软件,实现复杂模型智能解析及“设计-工艺-制造”全链路贯通。该成果打破国外垄断,被科技部认定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填补国内非标制造业CAPP领域空白。
“让钢铁会思考”
——柔性智造的中国答卷
针对非标制造业“千单千面”的痛点,胡雨辰提出“柔性智造”理念,推动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跃升。团队开发的二次坡口切割机器人首创“粗精一体”定位技术,无人工示教效率提升6-8倍,获国际巨头Hypertherm盛赞;面对荷兰HGG公司型钢切割设备垄断,以30%成本实现同等性能,助力江南造船厂打破20年技术壁垒;2023年研发的全球首套MiC焊接设备出口中东,成为“一带一路”智能建造标杆。从水电站机组到核电装备,柔性智造技术已覆盖能源、海工等大国重器领域,外国客户评价:“中国技术,让人信服!”
“造软件更要造生态”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拓荒者
胡雨辰深知技术创新需生态支撑,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浙大、东南大学开设“数字设计与机器人建造”课程,培育跨界人才。他常激励学生:“制造业的未来属于敢于破局的年轻人。”团队成员回忆,胡雨辰常亲自参与代码调试,“用激情点燃团队”。作为上海市青联委员,他推动政策向工业软件国产化和科技青年倾斜,从建言献策到校企合作,构建起“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落地”的闭环生态。
十年间,从300万元破局设备到国际首套出口产品,胡雨辰团队以“追赶者”姿态完成“领跑者”蜕变。如今,他们正深入工业软件“深水区”,用科技自立自强书写中国智造新篇章——这不仅是技术的突围,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生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