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祝您生日快乐,九三学社上海组织!|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二季)①

发布时间: 2024-06-12 来源: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78年前的今天,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在沪成立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九三学社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联,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回溯历史,我们深切缅怀追求真理、无私奉献、舍己为国的九三学社先辈们。

他们以深厚炽热的家国情怀和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并以此“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九三人”。

今天,我们为亲爱的组织献上一份诚挚的礼物——

由社员们亲声演绎的“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二季),将陆续在本平台推出。

聆听先贤故事,传承前辈薪火,弘扬“九三”精神,我们矢志不渝。

让我们一起大声祝福:

九三学社上海组织78岁生日快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以纪念两个75周年为契机,为引领广大社员回顾75年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携手同行的伟大历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社市委继续开展“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二季)音频朗读活动。

本季音频作品将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二辑)中收录的24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旨在通过朗读先贤故事、学习先贤精神,赓续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社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季以社员为朗读主体,音频作品将在本公众号平台持续放送,敬请期待!

今天,我们首先来倾听由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社员王鹏演绎的我国著名鱼类学家兼渔捞学家,九三学社社员——王以康潜心鱼类研究的故事。

(感谢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化专门委员会主任、SMG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刘凝倾情献声导语)

王 鹏

九三学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社北京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主播,现任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先贤故事

王以康:潜心鱼类研究的鱼类学家

1897年,王以康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他曾远赴法国、荷兰学习鱼类、海洋渔业,回国之后进行一系列地区性鱼类资源调查,创办我国机械化捕鱼事业。1952年任上海水产学院教授,并担任教务长,同年加入九三学社。

王以康著有《鱼类学讲义》和《鱼类分类学》。其中,《鱼类学讲义》是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鱼类学教材。王以康能够完成鱼类学著作,离不开长期的科研素养积累以及实地调查与采集工作。

他在位于南京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工作期间,和同仁们一起刻苦钻研。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不仅白天,晚上也是必到所里学习讨论,不到10点钟不会走。王以康把描述各种鱼类的形态、性状、拉丁文名称等的几万个条目,全部背得滚瓜烂熟。大家都胸怀大志、满怀激情,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国家在世界生物学中占一席之地。

王以康在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6年里,每年总安排好几个月外出调查、采集标本。先是在南京及附近地区,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及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后来还赴海南岛采集热带和亚热带生物资源。

他是神枪手,又是游泳能手,经常随渔民出海,采集了很多标本。回来之后,他立即对标本进行大量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10多篇论文,陆续发表在国内生物界的核心杂志《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上。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到1936年期间,王以康共发现新鱼16种,报告鱼类446种。他在调查报告中记载了采集到的鱼类形态、特征、习性、经济价值以及产地,还有样本的采集地,内容十分详细完整。

建国之后,上海水产学院建院初期,专业教材稀缺,教材建设首当其冲。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王以康编写了近20万字的《鱼类学讲义》。他还拟订了再版《鱼类学讲义》、著述《鱼类分类学》和《鱼类形态学》等7部著作的计划。在《鱼类分类学》这本专著中,他叙述了各纲目科属的特征,说明了某些鱼的形态和分布,详细讲解了我国的经济鱼类。

1957年3月1日,王以康像往常一样去实验室写作,晚上9点,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王以康把自己毕生对鱼类的调查、采集和研究成果都贡献给了社会。

“九三”先贤们在学术、科研、育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鼓励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上一篇:【主委走基层】强基固本!杨守业在同济大学召开社市委第八场走访调研暨自身建设品牌创建座谈交流会

下一篇:社市委第十八届科技专门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九三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