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廖昌永:不要为考级而学习,学中国文化是为了提高修养

发布时间: 2023-03-10 来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 作者: 范彦萍

沿着淮海中路一路向前,上海音乐学院一幢幢历史建筑和3300平方米的美丽花园与街区相连,不由得让人驻足流连。

“上音成为2022年在上海市中心开放的第一所高校,我们倾心打造‘美育教育+沉浸式’特色校园开放模式,欢迎市民到这里来休憩,让美育思想在建筑载体中得到提升阐发。”廖昌永介绍,上音歌剧院旁一座被称为“音乐城堡”的德式建筑曾是贺绿汀院长昔日的办公地点和上音的图书馆。目前,上音将其规划为音乐大师空间与上音会客厅。在“音乐城堡”旁的小白楼是一幢建于1930年代的三层砖混结构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未来将会成为对外合作楼。紧挨着的红色建筑建于1936年,是一栋典型的英国花园建筑风格的楼房,未来将会成为上音的美育楼。

“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上音作为高等音乐学府,既有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也有服务社会社区,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功能。打开校园围墙后,我们将开设一系列美育大讲堂,除了音乐外,还会有诗词、书画、建筑等艺术赏析讲座,举办一带一路乐器展、书画展、手稿展等,让市民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廖昌永介绍说,在城市音乐会客厅,可以开展各种分享活动,比如今晚有一场《茶花女》的歌剧,在开场前观众可以聆听关于人物关系的导赏;又如在探讨原创歌剧时,主创人员可以边喝咖啡,边开创作会议。市民可以在这里遇见主演。高雅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也可以很亲民。做到人民大学为人民。”

谈及如何厚植文化自信时,廖昌永说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到国外演出时,剧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排练结束后大家参加Party时都唱着自己家乡的歌,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国家文化的推广者。欢乐春节——中国新春音乐会在国外举办时,国外的观众朋友很惊讶,原来中国的音乐那么好听,这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作为中华儿女,要讲好中国故事。”

他鼓励年轻人学习中华文化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建议青少年为了考级而学乐器学围棋,这太功利了。”廖昌永认为,古时的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们的生活很饱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

廖昌永表示,近年来,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出圈对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自己本人也是“意公子”的粉丝,有时上班途中会打开抖音听对方娓娓讲述一首诗、一幅画。“据我所知,‘意公子’做这样的传播传统文化的账号也坚持了很多年,需要沉下心来,也要耐得住寂寞,如果中途就放弃了,就没有现在的‘意公子’了。”

这与艺术家们对中国文化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廖昌永在观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时曾被深深震撼,但他深知,台上优美的动作是台下百遍千遍乃至万遍的打磨。“文化自信,需要从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有10年坐冷板凳的定力和恒心。”廖昌永鼓励,年轻的艺术家要做恒星,不要做流星。“想当年江南Style一炮而红却马上销声匿迹。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部部经典,成为传世之作。”

在廖昌永看来,坚持文化自信,还要敢于“打破师门、走出校门、跨出国门、敞开心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自主举办重要国际音乐比赛,选拔培养音乐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艺术教育现代化。

他建议,由教育部、文旅部共同部署,以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家“双一流”院校与特色艺术类高校为试点单位,举办1-2个综合性国际音乐比赛,形成音乐艺术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赛方案,实现关键环节上的突破,保证“国家队”“特种兵”的“战斗力”。

他还建议,坚持最高标准、最好质量,通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音乐比赛检验人才培养水平。将高水平场馆建设与重要国际音乐赛事结合起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上一篇:明确减免罚情形,呵护小微经营主体,张娣芳建议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下一篇:葛均波:优化我国运动医学学科体系 深化体医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