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思想建设

林飞卿:一名真正的抗战救护队员 |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三季)⑪

发布时间: 2025-08-25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三季)音频作品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三辑)中收录的31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旨在通过朗读先贤故事、学习先贤精神,赓续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社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季为“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系列的收官季。

今年是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我们以三季共80位先贤的音频故事,一起为社组织庆生!本季以社员为朗读主体,音频作品将在本公众号平台持续放送,敬请期待。

今天,由社员钟姮、费玥为大家讲述我国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二级教授,“九三”先贤林飞卿,讲述她参加抗战救护队的故事。

感谢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化专门委员会主任、SMG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刘凝倾情献声导语

钟姮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四级调研员

费玥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一病区(心境障碍和儿少精神科病房)科主任

先贤故事

林飞卿:一名真正的抗战救护队员

林飞卿,1904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她在留校任教期间,与同院讲师、后来成为我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的荣独山结为伉俪。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荣独山和林飞卿毅然前往一线战场,跟随细菌专家陈文贵到湖北黄梅县参加武汉东部战场的救护工作。当时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问过荣独山,是不是要让夫人林飞卿留在总队机关。荣独山觉得,夫人待在机关的话,不是很能发挥专业所长,前线医疗更需要她。林飞卿也想着去鄂东战场的前线帮助中国军人。

这段时间,夫妻二人只能鸿雁传书。林飞卿在给荣独山的一封家信中提到,在黄梅之战中,日寇丧心病狂,竟然使用了毒气弹;中国军民自制石灰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继续战斗,英勇奋战,将失去的黄梅县城夺了回来。她讲自己每天都为士兵们杀敌报国的精神所感动,表示自己能为民族的抗战而奉献医疗知识,就是“最大的满足”。

随着战区扩大,伤病员日益增多,救护总队的医务力量明显不足。救护总队跟随中国军队经过长沙,一路辗转,于1938年年底到达贵阳图云关,创办了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构筑起各大战区的救护网络。林飞卿被分在微生物学组,主要承担疫苗血清生产和检定工作。

这个时候,细菌专家陈文贵负责搜集材料与证据,向全世界揭露日寇在常德使用鼠疫杆菌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不久,林飞卿被派往印度学习鼠疫菌苗方面的知识。她从印度回国后,立即参加到陈文贵主导的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

1948年,林飞卿与丈夫拒绝了国防医学院迁址赴台湾的要求,坚决留在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上海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教授,参与编写多种教材,培养了很多免疫学方面的人才。

1998年5月4日,林飞卿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林飞卿,一位卓越的医学博士,以她的智慧与勇气书写了抗战救护的传奇。她与丈夫荣独山携手奔赴前线,将医学知识转化为战场上的生命守护。在黄梅之战中,她见证了军民不屈的抗争精神,并以生产和检定疫苗血清为抗战贡献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她继续致力于免疫学教育与研究,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她的事迹不仅是对家国情怀的诠释,更讲述了一名医者对医学事业的无悔奉献。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系列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一季)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二季)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三季)

音频演绎:钟姮、费玥

故事整理:杨苏红

上一篇:纪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105周年暨《风雷激荡鱼阳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纪事》出版座谈会召开

下一篇:一条线,讲述“我”这10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