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思想建设

王鸣岐: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三季)⑮

发布时间: 2025-09-17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三季)音频作品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三辑)中收录的31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旨在通过朗读先贤故事、学习先贤精神,赓续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社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季为“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系列的收官季。

今年是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我们以三季共80位先贤的音频故事,一起为社组织庆生!本季以社员为朗读主体,音频作品将在本公众号平台持续放送,敬请期待。

今天,由社员刘军梅、马翠丽为大家讲述中国微生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毒学家,“九三”先贤王鸣岐,讲述他为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的故事。

感谢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化专门委员会主任、SMG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刘凝倾情献声导语

刘军梅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马翠丽

九三学社社员,复旦大学财务处会计师

先贤故事

王鸣岐: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王鸣岐,又名风岗,字济熙,1906年出生于河南滑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历任河南大学农学系主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对我国的粮食储藏、粮食微生物学、作物病害防治、植物病毒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是我国植物病毒学的开拓者之一。1952年在复旦大学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复旦支社(现九三学社复旦大学委员会)主委。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为解决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蔬菜生产、粮食病害、教育发展等积极建言献策。他还作为代表参加了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的科学技术座谈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王鸣岐在粮食生产和贮藏两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与合作者研究了种子上寄生、附生的共51种微生物,观察研究它们对于种子的贮藏、变质、萌发所起的作用,最后确定了长年贮存稻谷的关键水分含量,解决了国家长期储藏水稻的一大难题。

王鸣岐领导完成的第二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于华东乃至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病害鉴别与控制。20世纪60年代初,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和众多蔬菜上的病毒病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水稻矮缩病来势凶猛。应当时华东局及上海市科委的要求,他组织江浙沪三地的力量开展协作攻关,在国内首先查明或证实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枣及大葱等病毒病10种,成功研制出能有效而广谱地控制植物病毒病的特殊试剂TA(TS型)。这些研究,不仅控制住农作物病害的大面积爆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且理论上也有不少创新。

1965年末至1966年初,在华东科委的支持下,王鸣岐开办了病毒病防控交流培训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学员系统学习了病毒防控知识。

1995年9月19日,王鸣岐逝世,享年89岁。

王鸣岐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植物病理学与保障粮食安全的执着旅程。王先生为华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与教育发展贡献毕生精力,他的开拓创新与奉献精神是“九三”先贤报国为民的真实写照,也激励我们在“爱国、民主、科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系列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一季)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二季)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三季)

上一篇:60年前,他牵头的“601”计划为全人类实现突破→

下一篇:黄若舟:又快又好写汉字 |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三季)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