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21日驾鹤西去的九三学社社员,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画画家,艺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黄若舟先生,一生清风,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傲”与“仁”,这充分反映了他崇高的道德品质。
一是他曾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的夫人孙禄卿是同学。为此事,在“文革”中受牵连,被“四人帮”专案组诬谄为“历史反革命”,并一口咬定他参加过国民党,对他揪住不放。黄若舟矢口否认。专案组叫嚣道:“你说你没有参加过国民党,谁能证明你没有参加?”黄若舟针锋相对地说:“你们说我参加国民党,入党要有人介绍的,谁又能证明我参加过?”由于黄若舟态度坚决,据理力争,大义凛然,不畏淫威,专案组理屈词穷,彻底失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黄老能镇定自若,宁死不屈地进行斗争,表现了中国文人的“傲”然风骨,实在不易。他对我说,他和孙禄卿仅仅是同学,和陈立夫也仅仅熟识而已。他说自己是教书匠,并不从事政治。“文革”中黄老夫人受迫害自杀身亡,家被抄检,吃足苦头。“文革”结束后,他毅然与陈立夫先生恢复了联系。数年前,他把陈立夫的信,王遽常等名人字画都捐给了上海档案馆。
二是他对我说,汉字快写并非是他发明的,他说汉字快写是群众创造的。“一笔书”古已有之。怀素、张旭一笔可写数字。王献之善一笔书,他的《中秋帖》共22个字,却有14个字上下连写。汉字快写是历史形成的,它不是书法艺术,主要有实用价值。黄老随手拿起笔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字,我一看不仅速度快,而且也十分规范、优美。早在30年代,他就致力于研究汉字快写和推广硬笔书法,出版了多种字帖,尤其是《怎样快写钢笔字》一书,发行量高达2000余万册,为推动我国硬笔书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硬笔之法拓荒者”的黄若舟,在成绩面前,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恃,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仁”厚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一是他曾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的夫人孙禄卿是同学。为此事,在“文革”中受牵连,被“四人帮”专案组诬谄为“历史反革命”,并一口咬定他参加过国民党,对他揪住不放。黄若舟矢口否认。专案组叫嚣道:“你说你没有参加过国民党,谁能证明你没有参加?”黄若舟针锋相对地说:“你们说我参加国民党,入党要有人介绍的,谁又能证明我参加过?”由于黄若舟态度坚决,据理力争,大义凛然,不畏淫威,专案组理屈词穷,彻底失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黄老能镇定自若,宁死不屈地进行斗争,表现了中国文人的“傲”然风骨,实在不易。他对我说,他和孙禄卿仅仅是同学,和陈立夫也仅仅熟识而已。他说自己是教书匠,并不从事政治。“文革”中黄老夫人受迫害自杀身亡,家被抄检,吃足苦头。“文革”结束后,他毅然与陈立夫先生恢复了联系。数年前,他把陈立夫的信,王遽常等名人字画都捐给了上海档案馆。
二是他对我说,汉字快写并非是他发明的,他说汉字快写是群众创造的。“一笔书”古已有之。怀素、张旭一笔可写数字。王献之善一笔书,他的《中秋帖》共22个字,却有14个字上下连写。汉字快写是历史形成的,它不是书法艺术,主要有实用价值。黄老随手拿起笔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字,我一看不仅速度快,而且也十分规范、优美。早在30年代,他就致力于研究汉字快写和推广硬笔书法,出版了多种字帖,尤其是《怎样快写钢笔字》一书,发行量高达2000余万册,为推动我国硬笔书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硬笔之法拓荒者”的黄若舟,在成绩面前,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恃,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仁”厚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二是他对我说,汉字快写并非是他发明的,他说汉字快写是群众创造的。“一笔书”古已有之。怀素、张旭一笔可写数字。王献之善一笔书,他的《中秋帖》共22个字,却有14个字上下连写。汉字快写是历史形成的,它不是书法艺术,主要有实用价值。黄老随手拿起笔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字,我一看不仅速度快,而且也十分规范、优美。早在30年代,他就致力于研究汉字快写和推广硬笔书法,出版了多种字帖,尤其是《怎样快写钢笔字》一书,发行量高达2000余万册,为推动我国硬笔书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硬笔之法拓荒者”的黄若舟,在成绩面前,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恃,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仁”厚胸襟,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