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以纪念两个75周年为契机,为引领广大社员回顾75年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携手同行的伟大历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社市委继续开展“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第二季)音频朗读活动。
本季音频作品将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二辑)中收录的24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旨在通过朗读先贤故事、学习先贤精神,赓续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社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天,由社员解予晴为大家讲述我国著名汉语语言学家、教育家——“九三先贤”张斌与上海师范大学的故事。
感谢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化专门委员会主任、SMG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刘凝倾情献声导语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科科员
张斌:讲课到93岁的语言学家
张斌,笔名文炼,1920年生于湖南长沙。自1954年起,参与上海师范大学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中文系主任、语言研究所所长等职,是在大学讲台上讲课60多年的资深教授。
张斌上课始终保持自己的鲜明特点。一是绝不迟到。每节课张斌都会提早10分钟到教室。他说过,早到一会儿可以熟悉教室环境,把黑板擦干净,把讲义、教案、粉笔准备好,然后从容地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学生的一声“老师好”,他认为是最动听的声音。有人问他,几十年教师生涯中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他回答:“上课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二是坚持站着上课,一直坚持到他93岁高龄的最后一堂课。他说,站着讲课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三是绝不“炒冷饭”。同样的课程,每讲一次他必定重新写讲稿,给学生讲出丰富内容。张斌的学生,许多人都成了教授和高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在国内外汉语语言学研究和教学领域里辛勤耕耘,把导师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
晚年,张斌捐出自己的稿费,再加上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部分学科建设经费,设立了由“卓越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成才奖学金”构成的“张斌奖学金”,用来奖励上海师范大学在专业学习和汉语国际推广领域表现突出的中国本科学生。
张斌把时间、精力和热情全部奉献给了上海师范大学,献给了他所钟爱的语言研究事业,并创下了无数个“第一”。他是上海师范大学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第一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一位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获得者,第一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第一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最高荣誉奖——学术贡献奖获得者,又是上海师范大学九三学社社员中第一位“社科大师”。他于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上海师范大学第三、四届支社主任委员。
张斌毕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对词类问题和析句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主持编撰的我国第一部描写语法专著《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确立了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上的崇高学术地位。2018年3月31日,张斌在上海因病去世。
张斌先生,严谨治学、学术造诣精湛。传承先生敬业精神,我们可立足本职,守初心之源、燃奋进之光,在岗位上深耕细作、提升专业,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积极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