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高新区如何建?1月24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结合调研,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金银淑在现场直陈裉节难点,积极建言献策。
她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两个关键词,正在积极建设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高新区,进一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深入探索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长三角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提供科技与产业支撑,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2022年8月,两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将支持建设跨省域高新区和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列为首条政策,支持由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以“一区多园”模式建设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当前阶段,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第一,亟待全面建成省(市)级高新区。根据国家高新区建设要求,建成省(市)级高新区是申请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基本条件。目前跨省域高新区吴江片区、嘉善片区均属省级高新区,青浦片区则尚不属于上海市级高新区,不利于发挥青浦建设跨省域高新区和争创国家高新区的引领作用。
第二,实体化管理运行机构尚不健全。作为牵头片区,青浦还肩负着待条件成熟后联合吴江、嘉善片区共建跨省域高新区统筹管理机构的责任。目前吴江片区、嘉善片区均已建立实体化管理机构,青浦片区也亟待建立实体化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更加有力高效推进高新区建设。
第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力亟待提升。近年来,跨省域高新区已经集聚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项目,但资源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实力仍相对薄弱,与现有的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不足,建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促进跨省域高新区及青浦片区的加快建设发展。
第一,积极争取创建省(市)级高新区。支持青浦片区申请创建市级高新区并尽早获批,后续享受市级高新区有关优惠政策,为争创国家高新区做好准备。
第二,建立实体化管理运行机构。落实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建设方案要求,支持青浦片区建立实体化管理运行机构,优化完善统筹协调机制,配强管理服务人员队伍,为跨省域高新区及青浦片区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第三,设立高新区建设专项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青浦区联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共同出资设立跨省域高新区产业基金,引导创投、风投等社会资金参加,重点投资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促进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四,争取实施倾斜性优惠政策。借鉴张江高新区、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等的先进经验做法,赋予跨省域高新区青浦片区特殊优惠政策,如增加对高新区的土地供应指标,对落地高新区的重大创新平台、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给予奖励或补助等,加速科技资源集聚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