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犹太人聚居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市政协委员建议“联合”以色列

发布时间: 2019-01-31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黄丽春

  二战期间,上海至少接纳了2.3万名逃亡的犹太难民,提篮桥街区是举世闻名的犹太难民避难区。目前,提篮桥街区内保存了较多当时犹太人居住、生活的重要建筑,也修复、复建了犹太会堂、咖啡馆等地标性建筑,并将犹太会堂作为博物馆,展示犹太人与上海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上海的生活状况,在全球犹太人以及以色列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提篮桥街区虽已被列入上海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但仍面临大规模拆迁的威胁。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九三学社社员任一鸣、吴青峰、王志麟、徐滕岗等四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与以色列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上海提篮桥犹太人聚居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5年,虹口区就提出了提篮桥犹太人聚居区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任一鸣委员坦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要求,提篮桥街区目前遗产构成要素不完整,遗产定位不清,物质要素与历史记忆的保护均不足,遗产价值的阐释与展示也十分缺乏。

  据介绍,除犹太会堂外,提篮桥街区其他历史建筑目前保存状况普遍不佳,建筑空间的现状功能多已改变,部分甚至呈现废弃状态。同时,这些历史建筑几乎没有任何说明来解释建筑本身以及它们与提篮桥街区、城市历史的关系,使人无法了解提篮桥的重要价值。相对于上海其他近现代建筑研究,目前建筑学与城市研究领域对提篮桥建筑的研究相对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提篮桥遗产价值的阐释不足。此外,提篮桥街区的空间记忆似乎已随着犹太人离开上海而被遗忘,目前提篮桥街区居民对这段历史也没有较深的情感联系。

  为此,这份提案建议,由上海文化与旅游局牵头,设立专门的“上海提篮桥犹太人聚居区”申遗机构,邀请相关学者参与,建立线上遗产公共参与平台,并由媒体积极配合,扩大申遗的社会认知度。由申遗机构负责制订一个五年计划,首先将“上海提篮桥犹太人聚居区”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期引起国家文化与旅游部重视,随后争取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计划。同时,做好前期研究工作,通过设立专项科研项目以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整合现有研究资源,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推动提篮桥街区的遗产价值研究。建立专项遗产保护项目,对街区内历史建筑进行挂牌标识并说明其遗产价值。

  鉴于国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竞争十分激烈,可以在竞争中国申报名额的同时,向以色列国家文化部门提出合作申报的建议。

上一篇:钱菊英代表:老百姓不需要异地就医,这是一体化发展的理想

下一篇:严俊瑛代表: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增加新媒体辅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