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问题]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主要还是在科研经费十分短缺时期形成的竞争性分配机制。这样的分配机制在科研经费十分缺乏时,可以使得有限的经费被最优秀的科研机构和人员获得。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单纯以竞争性分配机制为主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导致了科研经费在申请和使用中的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科研包工头”现象;再比如科研机构出现一方面的费用赤字而另一方面的费用积淀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目前科研经费的分配机制有直接的关系。
[分析]上海是我国科研的重镇之一,也是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之一。因此,有条件针对现状进行一些在科技管理制度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1、北京和广州对科研院所以经费稳定支持在我国开了先河
目前我国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虽以项目申请竞争性获得模式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一些省市地方政府不但已经认识到必须加大对科研,特别是基础科研的支持、加强经费投入,而且还尝试对少数研究所以稳定的经费支持。比较突出典型的案例如,北京市政府对“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每年给予1.6亿人民币稳定经费支持,并已持续多年;北京市政府对“北大-清华联合研究中心”的稳定经费支持更是为人所称道,目前每年的投入为3.0亿元人民币。非直辖市的广州市对“中科院广州健康与医药研究院”也有类似的政策,每年稳定支持7000万元人民币,除此还有不固定的特别经费支持。
2、上海经济发展具备给予稳定支持的能力
在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是国内公认的最发达地区。应该说,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还优于北京和广州。
3、上海具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上海是我国除首都北京以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最集中的一个城市。有相当数量的高效和科研院所位于国内顶尖行列。一些科研院所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实力。上海市可以结合上海自身发展的特点,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布局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持续稳定的支持。这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科研中一些研究项目的申请是因为比较容易产出论文,而研究论文又可以申请新的项目这样一种与实际需求有相当距离的科研现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古话,但是其反映的思想一直有现实意义。科技发达国家在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多元化模式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
[建议]为此我们有如下四点建议:
1、以市科委为主,结合上海市的需求和特点,瞄准上海市科技发展的长远目标,整合各类、各系统科研经费需求,探索在上海市设立持续稳定支持科研院所机构的可行性方案。
2、稳定支持所需的经费,不应在目前常规的年度科学研究经费列支,以避免影响已有的科研计划、降低其对他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而应单独立项,专款专用。此外,根据目前973等国家级项目的支持力度,市政府原给予的10%的匹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似可考虑将此笔经费转为对科研单位的“稳定支持”的试点尝试。
3、被稳定支持的研究机构的遴选:被资助单位数量应少而精,目前主要从公益性研究的科研单位中遴选,俟取得经验、上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时再适当扩大支持范围。具体遴选的条件主要根据“目前科研状态,未来发展态势,历史沿革,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对上海科技的贡献”等。
4、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既要加强对稳定支持经费使用上的“透明”,又要避免“我出钱就听我的”这类过度管理。平衡好稳定支持的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学术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学术性和独立性与“透明”监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