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求学初衷,牢记历史使命,终生报效祖国

发布时间: 2012-03-27

邬庆祥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杨佳是我国恢复高考后不久成为大学生的。她在对大学生作报告时曾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77、78届的大学生有个特点,年龄相差很大,有30多岁的,也有像我这样的,其中有兄妹、有夫妻。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国积聚了十年的精英。大家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回到久违的大学校园,个个都憋足了劲苦读。记得当时有一个口号:把失去的十年夺回来。”

  我和杨佳是同一年有幸在千万报考者之中被选中进入大学的。那时我们这批大学生不但不需要付学费、书费,工龄在5年以上的仍可在原单位继续领工资,其他学生每月都能领到生活费。国家当时在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的状态之下仍拿出大笔钱来让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我们对此十分感动。我们十分清楚,只是因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急需大量人才。为了不辜负祖国的期望,白天学生在教室里如饥似渴地听讲,晚上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里座无虚席,都在安静自修,星期天和寒暑假大部分学生仍留在学校里苦读。不仅看本专业的书,而且广泛阅读对将来工作可能有用的书籍,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我们班级里,4年大学生活中,无人玩过扑克牌或其他被我们认为是浪费时间的游戏。除非生病,无人会在晚上11点前放弃宝贵的学习时间睡觉。一些同学们的学习劲头用争分夺秒、废寝忘食来形容也不为过。当时我们都抱着一个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怀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这一代一定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要把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要尽快学成报效祖国。

  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有位教授对此欣慰地对我们说:“中国有你们这样的一代青年学生,中国的科学有望了,中国的将来有望了!”

  从大学毕业后,我们都意气风发地奔向各个专业工作岗位,至今已有30年了,经历了社会给我们的许多磨难和考验。

  在我们毕业后的前20年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知识分子经济待遇较低,远低于经商和办企业的,甚至还不如一般的工人。所谓“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中国知识分子最价廉物美。”在我们这批大学生毕业生中,有些人忘记了当年的豪情壮志,出国定居,为发达国家打工去了;有些人耐不住清贫的生活,脱离专业工作岗位,为家庭谋财去了,有些人投机钻营,谋取了高官厚禄,对人民作威作福。但更多的人像杨佳那样仍然不忘求学初衷,牢记自己这一代的历史使命,在自己的专业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成为各专业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为我国知识分子增光添彩。可以说,祖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变,祖国在科学文化上的成就,与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奉献是分不开的。

  杨佳无疑是我们这一批大学生毕业生的杰出代表和典范。她比我们遇到更多的困苦和磨难,但却获得了更大的成就。她不在乎生活的清贫,不受出国潮、下海潮的影响,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岗位上,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要知道当时她精通外语又年轻,出国是很容易的。

  而在她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却不幸双目失明,连生活自理都有困难。但她没有绝望,没有消沉,仍想象正常人那样继续为社会工作,为社会服务。为此,她学会了盲文,学会了靠触觉操作电脑,照样給学生上课、搞学术研究。为了给学生讲授更先进的知识,她出国进修,比年轻时更刻苦、更坚韧地学习,比视力正常的年轻人更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外国师生都惊讶中国盲人的才华和毅力。为了給社会作贡献,她不惜燃烧自己的生命,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国际残疾人事业的舞台上,她同样表现出色。一次次为祖国增光。

  杨佳在大学毕业后的所作所为充分证明了她一直坚守自己读大学时的理想和信念,牢记我们这一代的历史使命,终生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

  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一个人真正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他这番话好像是针对杨佳说的。杨佳的人生是充实的、美丽的。经历风霜雪雨,她的生命之花仍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是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和榜样,也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的骄傲和榜样。

  

  作者简介:邬庆祥,男,1947年5月生于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律心理学会理事,九三学社社员。

    通讯地址:邮编:200042 上海市万航渡路1579弄8号202室,电话(021)62401734,手机13045668028

  

上一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杨佳同志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社徐汇区委召开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学习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