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生命的火炬——读杨佳事迹的感想

发布时间: 2012-03-31 作者: 高青春 上海铁路局计统处合资办经济师

  第一次阅读杨佳,已令人潸然泪下。

  15岁考取大学,19岁毕业登上大学讲台,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29岁失去光明,37岁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38岁成为该学院首位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的外国盲人学生……失明无法令她平庸,婚姻的打击不能断绝她生命的热情,她以自己的天才,以及顽强坚韧与执着,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令人为她深深感动。

  阅读当时,禁不住扪心自问,所有这些,换作自己能做到吗?如果做不到全部,那又能做到几分?

  杨佳的天资常人难及,但杨佳及其家人的精神却可资借鉴。比如,关于如何面对挫折。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是就此沉沦,自怨自艾,自伤自恋,甚至于抛弃世界,还是顽强奋起,向强者看齐,杨佳已经给出了答案。比如,关于如何度过人生。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得过且过,蝇营狗苟,人云亦云,与世浮沉,还是扼着命运的咽喉,追求卓越,实现自我,杨佳已经做出了证明。再比如,关于如何做好家长。我们瞩目于杨佳的成功,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她双亲的扶持。失明以后,家庭破碎,是父母给了她家的温暖。她一路跌跌撞撞,是父亲做起了她的拐杖。音像店里,曾留下她父亲寻觅的身影;从家到校,从校到家,楼梯、电梯、公交车、地铁,是父亲在将她搀扶;在她课堂的角落永远坐着一个人——一个脊背微驼、满头白发的老人。甚至在全国政协会议的会场,都有她父亲的陪伴。杨佳的父母用行动提醒我们:爱孩子,最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成功。

  杨佳及其家人,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度过一生。

  又杨佳所说,在她人生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九三学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了她,给她温暖、给她力量,让她的生命充满阳光。

  在网络上搜索杨佳,一篇篇阅读关于杨佳的事迹,让人想起许多许多。比如,作为九三人,该如何像杨佳一样做一个学人,孜孜以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九三人,该如何像杨佳一样奉献社会,正如杨佳所说“一个人以何种方式获取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九三人,该如何为了生活更美好,做出自己的努力。杨佳不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建言献策,而且在联合国相关场合,还积极为祖国争取,为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付出努力。

  杨佳以行动提示我们该怎样做一个九三人。

  我把杨佳的故事讲给同事听。同事说,杨佳很伟大,了不起!我把杨佳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女儿说,她就像中国的海伦·凯勒。妻子则为之流下了热泪,然后问:那现在,她的孩子怎么样?

  我回答不了她的问题,但我想,学习杨佳,要终日朝气,自强不息,好学深思,执着追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强自立,快乐充实,人生无悔。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在支配自己的生命。杨佳高擎生命的火把,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整个世界。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提醒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世界有你更美好。

  让我们记取杨佳的表达:“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

  2011年第13期《中国青年》上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此忙碌的杨佳还没有配备助手,每天是在78岁父亲的搀扶下奔波劳碌,有次因为父亲的一个不稳,她摔青了半边脸……除了学校的工作,杨佳所有的付出都是义务的。

  阅读今年三月的一篇报导,知道每次都陪伴她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她的父亲,这次因病躺在了病床上。“他太累了。”在万千瞩目中,杨佳仍掩不住几分焦灼和惦念。

  我在想,杨佳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许多,她也有她的困难,她的父母在为她勉力支撑。对她的困难,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希望我们九三,也希望相关单位帮助杨佳,为她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祈愿杨佳幸福,祝杨佳今后的路少一些坎坷。

上一篇:当今时代需要这样的楷模——学习杨佳先进事迹的几点感想

下一篇: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