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风采 > 人物撷英

那抹红袄永远在我眼前——缅怀王文吉教授

发布时间: 2024-11-18

编者按:我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终身教授王文吉,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15日6时01分逝世,享年91岁。

王文吉(1933年2月-2024年11月),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曾任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委员会玻璃体视网膜组组长、《中华眼底病杂志》副主编等职务。

本文作者为高解春,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昨日,在朋友圈中看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讣告“沉痛悼念王文吉教授”,有点愕然,顿时眼中涌出泪水:又一位上医德馨俱备的泰斗宗师离我们而去!

尽管王文吉教授在眼科界的学术地位如雷贯耳,但我和她的相识还是在我上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后不久的那个午后。那天院办的同事说王文吉教授要找我,我急忙到楼梯口迎接。王教授花白头发,慈眉下一张和蔼的笑脸,给人一种亲切而干练的印象。站在走廊里她就把来意说明:想趁出国出席学术会议之际,买几把手术器械,能否让财务科预支几百美金,回来报销入账。她用一种怯怯的眼神看着我这个第一次谋面的新院长,似乎为自己冒失的打扰有点歉意。我则感到有几分心酸: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了手术器械的购买,费心费力,还如此谦逊。我当即回答:“没问题,我马上通知财务科兑换外币,保证你后天出发前送到你手上”。或许已经习惯领导什么事都要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她担心地提醒我:“你们不要讨论讨论?”我解释:“数额不大,区区几百美金,我个人借款给你带走,回来报销,这在院长职权之内你放心吧!”这是我和王文吉教授的第一次见面,看着她再三说“谢谢”满意地转身而去的背影,我为汾阳园有这样一位爱院敬业、识大体、谦逊低调的宗师大家而欣慰。

王文吉教授是一个视事业如生命的人,她对眼科事业的酷爱和对病人的关怀可以说是有口皆碑。我进医院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体现学术价值的薪酬改革,当我就提高终身教授的手术津贴和特需门诊费用征求王文吉教授意见时,她真诚地说:“我真的喜欢做手术,感觉能解决病人疾苦是一种幸福”,她还担心费用提高对病人负担增加的承受问题。当我把提高终身教授薪酬对全员职工,尤其年轻医生的激励效应,提高专家手术津贴并不增加病人手术费用,并承诺对个别专家认为不能承担特需门诊费用的复诊病人发放“特惠券”,可按普通门诊挂号而享受特需门诊服务,王教授才欣然接受并积极支持薪酬改革。面对如此一位心系病人、不计较个人名利的老教授,我感觉这才是上医一代宗师的风范,由衷充满敬意。

在汾阳园的四年春夏秋冬中,常常会见到王文吉教授。看着她一头短短的秀发逐渐霜白,匆忙的脚步依然迈得大大的,白大褂常常是不系纽扣像风衣样地飘拂在身后……她坚持不懈地参加专业组的报告会、读书会、课题会;喜欢去图书馆找资料、看文献、了解国外最新动态;喜欢和年轻医生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当你的回答正确时她频频点头,像长辈看着儿孙成长般地欣赏微笑;当你回答不对时她轻轻摇头,然后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推理结果娓娓道来……

王文吉教授一生都扑在她心爱的眼科事业上,对生活却十分朴素简洁。我曾几次走进她那斜土路上被称为“上医中南海”的家,书桌上堆满书籍文献,家中整洁而简陋,与儿子相互照顾,相依为命。有一次我讲起我习惯清晨写作,她儿子告诉我,王文吉教授每天晚上早早地把电话机线拔掉,保证休息,为了清晨起来看文献和第二天有充沛精力手术。我每次走过“上医中南海”,看着一个个白发苍苍的上医学术泰斗迈着蹒跚的步子的身影,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长寿幸福!

王文吉教授是那样一个正直可亲可敬的人。在我印象中,从没看到她和谁红过脸,对谁发过脾气。也很少看见她依仗着医界泰斗的权威到医院领导那里来唠唠叨叨,为科室或自己的利益来争取点什么,当然,也别期望她会奉承你几句。由此,我对王文吉教授的每次找我都是诚惶诚恐,格外在意。记得那次她来找我,说上海众多医院眼科都在应用阿瓦斯汀眼内注射治疗黄斑变性,作为全国视网膜玻璃体专业的领头羊,我们医院何去何从?我很认真地分析了阿瓦斯汀眼内注射的法律风险,问了王教授:国际上目前治疗黄斑变性还有什么先进手段?王教授说就是用PDT(光动力学治疗仪),但设备费用和治疗费用都比较昂贵,我问疗效如何?她说比眼内注射更精准更安全。我和孙兴怀等班子内眼科专家商量后,在当时医院资金尚且拮据的情况下,还是购买了PDT设备,使汾阳园在不久后震惊全国的“阿瓦斯汀假药案”中幸免于难。王教授的通情达理和豁达真诚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想起王文吉教授,我的定格一直在那2004年春节联欢会上,那天王正敏教授穿着黑色西装,带着红色领带,王文吉教授穿着一件大红中式棉袄,在汾阳园历史上很少见的眼科和耳鼻喉科学术泰斗同台同唱《同一首歌》。那天,看着这一幕,想着自己汾阳园四年的激情岁月,我热泪盈眶。

王文吉教授,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