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统战文化周将于7月16日启幕。这一年,意义非凡——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80周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
回望初心、致敬先贤。
在本次统战文化周的开幕活动中,致公党党员李欣欣、民建会员黄翔、民进会员陈小艺、九三学社社员曾凡一,将以情景讲述的形式,与民主党派先贤司徒美堂、黄炎培、马叙伦、许德珩完成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围绕时空对话背后的故事,浦江同舟作了系列专访。今天,为大家带来专访的第四篇——曾凡一对话九三学社先贤许德珩。
此前报道:与统战先辈的时空对话①|通“侨”达“海”,共圆中国梦
许德珩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长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一生为民主和科学而奋斗。89岁时,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夙愿。
老一辈,新一代,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是被信仰指引的同路人。外界关注她左手音乐、右手科研的“双螺旋”人生,而她,将要以医务科研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听先生论道,感悟他的崇高和伟大。”
老友叙旧,座谈会成永久政治组织
“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时,29岁的北大学子许德珩奋笔疾书,发出了这样的哀叹,这600多字的文章便是《五四宣言》。抗日战争后期,许德珩在重庆与科技界、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梁希、褚辅成等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主张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民主科学的精神,坚持抗战到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投降书于次日起正式生效。
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的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许德珩、劳君展、黄国璋、潘菽、褚辅成、税西恒、梁希等在重庆青年会举行了庆祝胜利座谈会。座谈会上,有人提议,民主科学座谈会这个名称政治意义不强,应当改名。经过大家研究,新名字为九三座谈会,后来又成立了九三学社筹备会。
1925年4月,许德珩与劳君展在法国结婚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约许德珩、劳君展夫妇见面。毛泽东对许德珩说,记得我们在北大好像还有个组织呢。毛泽东所说的这个组织是李大钊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心怀天下的毛泽东和五四运动积极分子许德珩相识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一起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中,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赵世炎、高君宇等成员选择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许德珩、杨钟键、朱自清等成员主张科学教育救国。毛泽东和许德珩还参加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1919年11月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合影,后排右五为毛泽东,前排右二为周南女校学生劳君展
叙旧之后转入正题,毛泽东同许德珩、劳君展交换了对时局的意见,许德珩、劳君展向毛泽东介绍了他们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刚刚更名为九三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闻之十分感兴趣,鼓励他们将座谈会发展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夫妇二人听后面有难色,认为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多,发展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有困难。毛泽东鼓励他们说,人数不少,即使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些科学文教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吗!这就是九三学社的缘起。
标志统一战线的胜利的晚宴
1946年8月, 九三学社中央迁到北平,团结了一批进步的中间教授及其他高级知识分子,同各民主党派及其他民主人士一起,积极拥护中共的方针、政策,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爱国民主运动中,做了很多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五一口号”发布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经四次邀请许德珩等九三学社领导人和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到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期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怀和支持下,九三学社作为党派单位参加新政协。9月20日晚,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前夜,新政协筹委会在中南海瀛台设宴招待与会人员。毛泽东挥手示意大家坐下之后没有立即落座,看了一下同桌的人高兴地说:我们这一桌什么人都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有无党派人士、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工商界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和华侨老人陈嘉庚、司徒美堂……这是统一战线的胜利。
五四精神永存,民主科学万岁
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九三学社社员认为九三学社民主革命的使命已经完成,其成员已经参与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当中,故提议九三学社解散。九三学社内部就此进行讨论并广泛地征求意见。毛泽东听说此事后当即表示不同意,并由中央领导同志传达了他的意见。中央领导同志阐述了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九三学社不但不能解散,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1950年11月底,九三学社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工作会议。许德珩在会上致开幕词,并就社史讲了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九三学社发展的方向和方针任务,即联系科学、教育、技术界高级知识分子和有关人士,为新中国服务。
1964年2月,毛泽东邀集党内外人士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前排左起:许德珩、彭真、刘少奇、郭沫若、邵力子、毛泽东、黄炎培、陈叔通
许德珩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婚姻法》的制定等工作中作出了贡献。1956年起,许德珩又担任起水产部部长。为视察渔业,他走遍了祖国的山河湖海,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获得水产系统一致好评。毛泽东幽默地称他为“海龙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事业拨乱反正,九三学社重新恢复活动。1979年春,许德珩向党组织表示:“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我身后能追认我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是他继1927年初和当年夏季、1932年底、1962年6月申请入党之后又一次表明心迹。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对他说:“你不加入党组织我们也没有把你当作外人;你要求加入党组织,我们表示欢迎。”后经邓颖超、乌兰夫介绍,中共中央批准,许德珩在89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垂暮之年的许德珩遵照周恩来早在1959年提出的“请各位老人抓紧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以供后人参考学习”的要求,于1980年开始撰写回忆录《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
许德珩回忆录《为了民主与科学》,书名由邓小平亲笔题写
许德珩曾提出“五四精神永存,民主科学万岁”,这句口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九三学社人。
同样被激励的还有科学家家庭出身的曾凡一,她从小听父母和他们的前辈讲述当年立志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的故事,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攻克科学难关,这种精神值得一代代人传承和发扬。
如今,秉承着这种精神,曾凡一带着团队深耕遗传病个体化治疗研究领域,把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积极推动多层次、多形式科普工作。曾凡一说,是九三学社人的风骨、九三学社人的品质,在塑造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