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召开2023年专项民主监督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这一议题,听取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座谈交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主持会议。
会上,民革市委主委徐毅松、民盟市委主委陈群、民建市委主委解冬、民进市委主委黄震、农工党市委主委张全、台盟市委主委刘艳、市工商联主席寿子琪、致公党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九三学社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无党派人士代表汪小帆分别围绕加强“一网统管”数字化赋能、强化地下空间治理、提升产业韧性、加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引导商会和民营企业参与韧性城市建设等方面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
在听取大家的交流发言后,龚正感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和对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说,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尤为重要和紧迫。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城市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
关注燃气安全、危化品安全、电动自行车安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龚正说,要聚焦重点领域,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要提升城市运行安全韧性水平,聚焦防汛防台强化预报预警和设施建设,重点关注地下空间安全。要提升生产安全韧性水平,关注燃气安全、危化品安全、电动自行车安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提升生态安全韧性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是在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方面进一步强化水污染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
完善各方共同参与的安全韧性城市综合防控体系,平急两用的基础设施体系,预防为先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智慧精准的安全治理体系
龚正说,要强化支撑保障,完善各方共同参与的安全韧性城市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平急两用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预防为先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完善智慧精准的安全治理体系,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九三学社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
为提升本市危险化学品和城市地下空间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九三学社市委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危险化学品全链条治理和全过程监管
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危化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设立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技术创新科技专项,攻关产业“智慧安全大脑”;加强化工园区信息化平台与园区内企业和市级政府部门的数据实时共享对接,加快危化品道路运输实时监控数据落地化工园区;打造统一的长三角危化品应急联动平台。
加快老旧设施改造和停车场所配置,消除危化品安全隐患。制定实施老旧设施更新计划,督促企业加大改造投入;加快设置危化品中转场所和车辆临时存放场所,加强园区外涉危企业周边居民区的风险控制。
更好统筹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与危化品安全,形成危化品管理合力。本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化学品需求的高增长和危化品安全的新挑战。建立健全本市危化品生产储存布局规划,加强与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将企业良好实施危化品管理要求作为市长质量奖、“上海品牌”、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认定的重要指标。
二、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地下空间地方立法和规划编制。制定《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将地下空间执法职能纳入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编制上海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健全工作机制,加快地下空间底数排摸和补齐短板。健全地下空间建设和管理协调机制,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共享建设计划、工程实施、运行维护等信息;建立地下空间定期“体检”制度;与城市更新同步更新公共地下空间安全设施。
加强智能化管理,实现地下空间“数治”新范式。打造地下空间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BIM模型和地下空间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大地下空间智能化监控设施的覆盖面,加强风险隐患监测和恶劣环境下智能监控系统良好运行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