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上海市各民主党派成员怀抱赤子之心,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事业中。一幅幅记忆里的画面,记录了那些难忘的故事……自1975年起,受原国家卫生部委托,上海承担援助摩洛哥医疗工作,组织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在穆罕默迪亚、拉希迪耶、塔扎、舍夫沙万、阿加迪尔、梅克内斯、本格里、塞达特等地区公立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其中大多数处于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和荒漠地带。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医疗队新的时代使命。
多年来,以医卫为特色之一的上海九三学社中的许多社员,积极参与其中,肩负着全新的使命,在北非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荣光。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精彩瞬间。
2022年12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塔扎医疗分队队长、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于阅尽,随第195批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赴摩洛哥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图为于阅尽(左一)和她的队友们。
图为于阅尽(左一)和队友们在端午节一起裹粽子。于阅尽所在的塔扎医疗分队在塔扎依本姆-巴加省立中心医院工作。身为队长,她要应对队里发生的各种事情,大到和当地卫生厅、受援医院之间的医疗事务沟通、组织义诊、团建等活动,小到医疗队驻地卫生、买菜买水,都要一一安排妥当。逢年过节,她不忘组织队员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做汤圆、裹粽子……让餐桌上更有家乡的味道。
在受援医院,于阅尽参与门、急诊、手术等常规医疗工作。在当地医院换药工作一般由护士负责,但对于病情较为特殊的患者,她常常亲自操刀上阵。
尽职尽责的耕耘与付出,昭示着大国医者的仁心与担当,换来的是当地百姓最诚挚的谢意。
2022年12月9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穆罕默迪亚医疗分队队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传统治疗部主治医师沈含冰随第195批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赴摩洛哥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穆罕默迪亚医疗分队是一支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医疗队伍,中国医生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在当地深受认可,当地医院常常会推荐患者到中国医疗队接受治疗。穆罕默迪亚医疗分队队员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开办讲座,向摩洛哥民众介绍中医文化。图为沈含冰(左一)和队友们合影。
沈含冰正在为当地患者施针。
中医讲座后的体验环节,最能引发当地师生们对中医的热情,在体验过中医四诊、针灸穴位、推拿手法的操作后,教师和学生无不啧啧称奇,沈含冰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图为沈含冰正在为当地患者施针。
工作之余,做饭、逗狗、帮队友干杂活,这位来自中国的阳光开朗大男孩,过得颇为“滋润”。
2019年2月22日,九三学社社员、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沈东杰带领黄浦区卫健委组建的中国援摩医疗队沙温分队来到了摩洛哥,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沙温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医院里设施简陋,设备缺乏,连许多当地医生都不愿留在这里。虽然当地的医疗条件极其艰苦,但沈东杰和援摩队员们从未退缩。中国医生在这里成为主力,独立值班,独立诊疗,怀着热忱和大爱,为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图为赴摩后沈东杰(右一)与当地医生合作,参与的第一台手术。
图
早上例行查房,摩洛哥的小医院一般是主管医生负责制,有情况护士会联系医生,其他医生一般不会管,除非紧急情况。
吻手礼在摩洛哥是很高的礼节,这是沈东杰治疗的一位胃穿孔病人,病人康复后,非常感激中国大夫尽心尽力的治疗和帮助。
当地医疗器械较为缺乏,医疗队定期向当地捐赠医疗器械。